您的位置: 首頁 > 時政評論 > 详情

领土纷争、经济衰退、政治较量……17年间3次石油危机深刻影响世界

2021年10月20日 08:59:03  來源:环球时报 作者:王明宇

近期,全球能源市场的需求激增和供应持续短缺,令石油和天然气市场陷入动荡。人们不禁想起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3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它们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17年间3次石油危机

1973年到1990年,以中东地区为核心接连发生了3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于1973年,但其根源却在20多年前早已埋下。二战后,以色列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得以在阿拉伯国家环绕的中东地区复国,并开始了与周边阿拉伯国家不断的领土纷争。1973年10月6日是以色列重要的宗教节日——赎罪日,埃及和叙利亚为夺回被以色列蚕食的领土,选择在这一天发起进攻,史称赎罪日战争。虽然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以少敌多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战场失利的阿拉伯人继续用手中的石油作为武器,打击背后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以中东国家为主的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这些国家做出石油禁运的决定,享受了多年低油价的西方国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10月16日,欧佩克宣布石油价格上涨70%,达到每桶5.11美元,并对美国、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采取禁运措施。当时,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石油占到了这些国家总需求量的近一半,而且许多国家石油存量严重不足,只能撑一个半月。石油的短缺导致汽油价格大涨,随后引发百货价格飞涨。不到一个月,欧洲和日本就不得不转而支持阿拉伯国家的诉求。美国因为自己产油,支撑的时间长些,但面对国内不断上涨的物价也不得不退让,敦促以色列归还埃及、叙利亚的相关领土。但到1973年底,油价已经飙升至每桶11美元,价格翻了一番,并最终引发了持续数年的全球经济危机。

第二次石油危机是在1979-1980年,这次危机的导火索是1979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这年年初,一向亲美的伊朗国王巴列维政权被宗教领袖霍梅尼率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推翻,伊朗遂建立伊斯兰共和国,还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伊朗人质事件。受此影响,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一年间从每桶12美元飙升到每桶40美元左右。经历过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消费者心有余悸,开始恐慌性购买,加油站再次排起长队。随后在1980年,两伊战争导致石油产量急剧下降,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

1990年末,海湾战争导致第三次石油危机。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决议对伊拉克实行禁运制裁,致使世界石油供应总量减少大约20%,国际油价曾暴涨到42美元每桶。这次危机爆发的时间较短,对经济的影响小于前两次危机。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第三次石油危机早在1986年就爆发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欧佩克组织内部愈发不团结,以及一些新兴产油国的出现,石油价格持续下降,石油权力再度回到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石油主要消费国手中。1986年,石油价格被打压至每桶10美元以下,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严重混乱,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猛烈冲击。这场危机导致了后来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随之而来的海湾战争。而油价的暴跌也引发苏联财政状况恶化,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渗透着对石油控制权的争夺

纵观三次石油危机,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远不如政治方面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大,危机背后更是渗透着各国对发展空间和石油控制权的争夺。

首先是欧佩克的兴衰反映并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际地位。二战结束后,中东的石油开采权和定价权长期被西方石油公司垄断,油价多年甚至保持在每桶1美元。西方国家坐享低油价的红利。上世纪60年代,欧佩克成立之初因石油出口利益之争,组织内部并不团结。但伴随阿以冲突引发的数次中东战争反而促使中东国家团结起来,欧佩克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也随之增大,欧佩克也崛起为世界上不容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石油出口国与主要消费国之间的博弈成为第一次石油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随着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以及两伊战争等其他因素,欧佩克内部分歧愈演愈烈,此消彼长之下石油控制权重新回到美欧手中,随后的油价暴跌又带来第三次石油危机。为抗衡欧佩克,西方各石油消费大国成立了国际能源组织,抱起团来遏制欧佩克的国际话语权,同时也便于以多边机制与欧佩克进行沟通。

其次,石油危机促使各国对石油的国家战略地位愈发重视。三次石油危机促使美国认定了中东石油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美国数十年的国际布局都是在为加强对中东的控制权服务。其他国家也将石油视为战略物资,纷纷成立国有石油公司,争取尽可能地将石油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各国也由此注重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更重要的是,三次石油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的走向,阿拉伯世界的分裂、苏联的解体等背后都不难看到石油危机的踪影。

l日本车趁机逆袭

石油危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不小的影响。能源危机和与之相伴的经济危机给日本车带来了发展机遇。石油危机期间,为减少石油消耗,美国的加油站采取限时供油政策,在公路交通中也采取限速措施。油耗较大的美国车变得越来越不经济。重量轻、耗油少的日本车趁机逆袭。正是借助石油危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主推小型省油轿车,靠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和优惠的价格赢得了美国市场。其他日本品牌如日产、本田纷纷效仿。据统计,1970年本田在美国的销售量仅有1300辆,而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其销量跃升至10万辆左右。

石油危机过后,各国一方面追求石油来源的多元化,一方面纷纷发展替代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以减少石油消费。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为了减少对单一能源品种的过度依赖,努力开发不同的能源品种,对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大。针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节能技术也由于石油危机的原因受到空前的重视,成为重要的设计指标。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