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時政評論 > 详情

社评:医学突破尚未成熟,动态清零决不能放弃

2021年11月03日 09:29:34  來源:环球时报

近日互联网上批评各地严厉推行防疫措施的声音不断增加,西方媒体则把矛头集体对准了中国的清零政策,唱衰中国防疫路线的可持续性。网上的那些抱怨声比较复杂,其中很多就是对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真实意见,它们有些反映的也是真问题。但是西方舆论就是很想把中国“拉下水”,让我们放弃动态清零政策,变得跟他们“一样烂”。

我们要说,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决不能放弃,我们的防疫路线不可半途而废。只要改弦更张为欧美意义上的“与病毒共存”,用不了几个月,中国就会全境沦陷,一天增加数以万计甚至更多的病例,单日死亡几百甚至上千人。我们相信那样的情况决非大多数中国人愿意承受的。

每一次发生疫情后实施清零都意味着经济和社会代价,但是不清零导致疫情严重扩散,代价只会更高。防疫对生活造成影响,一些人有意见,但是如果大量人感染,其中很多人死亡,公众的意见将更大。大家还记得去年2月份前后武汉疫情期间舆论的意见有多大吗?我们切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疼。

动态清零不是哪个国家想做就能做到的,如果能做到,美国和欧洲岂会不想要?问题是他们真的做不到。美国人口只有中国1/4,医疗技术很发达,但已经因新冠疫情死亡74万多人,印度也已死亡45万人。西方舆论对中国动态清零的攻击中很难不包括一些嫉妒的因素。

接下来我们要说,坚持动态清零,但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清零过程的人性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上针对具体防控措施发出的抱怨,认真审视它们包含的合理性。北京市针对防控措施导致一些人出京后不能返京的“误伤”迅速做出调整,并且公开道歉,就做得非常有温度,堪称纠错的示范。另外,像瑞丽那样的桥头堡,我们的社会如何从更大范围关心、鼓舞和帮助他们,也是值得不断总结、研究的。

成都,花照壁社区居民有序排队进行核酸采样检测。 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各地经历了疫情的反复洗礼,很多防控措施已被证明高度有效。为了缩短清零期,有的地方多项措施叠加使用,起到了效果,但也让一些相关民众短期内付出了更大代价。这样做的必要性和它们的综合经济社会性价比如何,实践会给予不断验证。

有一点需要指出,舆论认为各地官员现在很担心因“抗疫不力”被追责,因而有一部分额外叠加的措施是这种“政治原因”推动的,这值得引起重视。精准防疫不存在有形的刻度,为了防住疫情扩散,有时“杀鸡”只能用“牛刀”。但这样的“保险做法”也应当是防疫科学指导下的“扩大化”。说实话,在很多情况下,哪些扩大封控的措施属于抗疫必须的,哪些属于个别地方官员为了“政治正确”搞的“一刀切”,人心的那杆秤是能够区分出来的。

中国不是永远都要清零,但政策调整需要更多医药科学的突破来支持,而这样的条件目前显然尚未成熟。就今天的情况来说,我们的观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支持动态清零政策,对出现疫情地方的政府迅速采取严厉防控措施,也都抱以理解。谁碰上了,被划入密接圈或次密接圈,或者某个城区短期停摆,生活和工作立刻受到冲击,一些人肯定会觉得挺倒霉的,有的人还会抱怨,但对不满的表达总的来说是克制的。全面看,人们在配合动态清零,这一政策总体契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大家并不糊涂。

疫情还会延续很久,我们的社会一定要保持团结和协调。各地采取严厉措施时,务必要关心体贴受到影响的民众,既应多直接倾听封控区内的意见,也要重视互联网上传递出的各种抱怨。在过去的近两年里,中国树立了成功抗疫的典范,那是全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共同奋斗、付出的结果。接下来,我们要继续众志成城。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