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网站14日称,为应对越来越频繁的发射任务,中国正在建造一艘为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任务而专门设计的大型船只。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航天专家15日表示,从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不但可以提高中国的卫星发射能力,同时还能解决外界长期关注的落区安全问题。
海上发射船2022年投入使用
“太空”网站援引位于山东省海阳市的东方航天港官微消息称,这艘立足于未来中国海上发射需求,充分调研中国固体、液体火箭发射与回收需求而研发设计的首艘专业化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全长162.5米、型宽40米,可通过配置专业化功能系统模块和集成化发射支持设备,满足当前中国在役及在研大中型固体运载火箭、中小型液体运载火箭的发射与回收等需求,计划在2022年完成建造并正式投入使用。报道还提到,今年中国已经创纪录地完成了41次航天发射,位居世界首位,未来这艘海上发射船将提升完善中国高频次海上发射能力。
美媒在报道中也极力介绍了这艘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方面的“潜力”。报道称,该船未来可能会用于回收火箭的第一级,类似美国SpaceX公司回收“猎鹰9”和“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第一级时使用的海上平台。
海上发射并不容易
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15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为海上航天发射专门设计的大型海上平台,在国外已经发展了许多年。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最先在海上兴建了“圣马科”发射平台,主要用于发射美国研制的“侦察兵”运载火箭,目前该发射平台已停止使用。随后美国波音公司、乌克兰南方公司、俄罗斯能源科研生产公司和挪威克韦尔纳公司组建了一家海上发射公司,通过在赤道附近兴建海上发射平台,用于发射俄罗斯的“天顶”号运载火箭,但由于火箭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公司债务等问题,该平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进行火箭发射,目前处于停顿状态。
此前,我国使用改装过的大型船只在黄海进行过两次海上发射,运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16颗卫星送入轨道。这两次发射任务的成功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进行海上发射的国家。
黄志澄介绍说,海上发射方式对于火箭和作为海上发射平台的船只都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首先,实行海上发射需要火箭和发射平台都必须适应晃动的海面环境。长征十一号火箭副总设计师管洪仁曾透露,为实施海上发射,长征十一号任务团队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瞄准技术和动态条件下的发射技术,来应对海上发射的新环境。
此外,黄志澄表示,海上发射时还必须重新设计负责将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庞大热量分流出去的导流槽,以免火箭发射时产生的高温尾流损伤到海上发射平台本身。
从测控的角度来讲,在陆地发射时,火箭的控制和监测信号是通过有线通信系统传输;而海上发射阶段,就只能通过无线传输形式来实现。据此前公开报道显示,实施海上发射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也成为我国首枚采用无线测发控技术实施发射的火箭。
海上发射有优势
虽然海上发射相较于陆地发射,需要解决许多特殊的难题,但是海上发射的优势同样明显。黄志澄介绍称,海上发射可将火箭灵活地安排至靠近赤道的区域发射,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火箭的推力和燃料。如果是发射同步轨道的卫星,在赤道地区发射可以让卫星直接入轨。对于中国而言,实施海上发射还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透露,即使是我国最靠南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也在北纬19度。在海上发射,则可以填补我国0至19度倾角卫星发射能力的空白,满足各种倾角卫星的发射需求,有效助推中国航天走出国门。
此外,海上发射还可以解决落区安全问题。由于地理位置因素,中国酒泉、太原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发射火箭时,都面临着火箭一级和二级残骸掉落的安全问题。黄志澄说,“随着航天发射活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陆地人口密度更加稠密,火箭发射残骸落区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与传统的陆上发射相比,海上发射不仅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大幅降低陆地发射时的人员疏散成本,还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落区。”
黄志澄同时表示,开展海上发射平台的探索,是对陆上发射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目前看来,海上发射和陆上发射各具优缺点,综合来看在靠近海边的地方建立发射场其实是最有利的。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发射业务蓬勃发展,对于建设配套的商业发射场提出了现实需求,“海上发射将来可作为陆上发射的一种补充形式,用于商业航天发射。”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