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時政評論 > 详情

【环时深度】印度能否在“老龄化”前靠人口红利“脱贫致富”?

2021年12月22日 08:57:49  來源:环球时报

“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印度,一直被某些分析认为是继中国之后下一个迎来经济飞速增长的大国。然而,印度《经济时报》称,随着“新冠一代”加入劳动力大军,印度目前的经济实力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该国利用人口红利的窗口期很快会变得“模糊”,而且情况“不太可能有转机”。面对一个因疫情而封闭的世界,印度陷入“中等国家收入陷阱”的可能性高于获得人口红利的可能性。甚至有分析认为,印度可能无法在老龄化之前摆脱贫困,更别提致富了。但也有印度媒体乐观地称,年轻人是印度的“隐形资产”,随着他们储蓄能力的提升,印度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也将获得有力支撑。

图源视觉中国

一场正在上演的“人口灾难”

根据专家分析,印度人口红利的窗口期始于2018年,当时,适龄劳动力人口的增长速率开始超过其被养育人口(14岁或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这一状况预计将持续37 年,直到2055年。但最近印度政府对人口进行的一次调查让人大跌眼镜。

根据印度卫生部11月底公布的全国家庭健康调查(NFHS)报告,印度全国(2019-20年度)的总和生育率——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已经下降到2.0,首次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印度22个邦和联邦属地中有19个生育率已降至2.0,低于人口“替代率”,即每名女性一生生育2.1次。而在印度的城市,生育率已经降至1.6,比5年前的数字减少10%,与美国的总和生育率相当。有印度卫生部官员说:“有了这一点,我们可以说印度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印度可能未富先老。”彭博社近日以此为题发表文章,提醒一直对人口红利沾沾自喜的印度。文章称,到21世纪中叶,印度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该国人口规模开始走下坡路,在2100年可能在10亿左右。到那时,尽管印度人口会比中国多2.5亿左右。但根据实际经验,每次对印度的人口进行预测时,其峰值似乎都来得更早、也更低。

接下来的几十年,印度仍将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其老龄化速度却比预期要快,它可能很快就会迎来一场正在上演的“人口灾难”。“印度未来会缺人,需要做好准备”,彭博社称,长期以来,有一些人一直就中国是否会未富先老展开争论,印度现在也不得不回答同样的问题,因为印度可支配的资源比中国要少得多。

彭博社称,尽管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非常严苛,但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孩子却受到了家人前所未有的关注,比如平均教育水平大幅提高,营养水平也有了极大改善。相比之下,印度的NFHS报道显示,不仅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严重,而且改善的速度也跟不上。事实上,2015至2016年之后的5年,印度大部分地区儿童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印度的教育体系也是一个败笔。”彭博社称,印度许多公司已经出现熟练工人短缺的问题。这并不是因为学校没有培养出足够多的毕业生。事实上,印度经济监测中心报告显示,印度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为19.3%,几乎是全国平均失业率的3倍。

究其根本,是因为大学无法培养出能力出色、能得到公司认可的学生。在一些大规模的调查中,许多公司表示,进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中,只有不到一半拥有公司所需的技能,或者有能力掌握这些技能。

此外,彭博社称,这些年轻人中想进入职场的人实在太少。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2/3的适龄劳动力人口目前处于有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状态。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增长的21世纪初,劳动力参与率达到80%。而当时全球平均水平不过60%。

相比之下,印度劳动力参与率仅为43%。疫情暴发后,更是降至40%。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1/5的印度女性有工作。世界银行认为,这与印度的传统理念有关,即女性外出工作被视为耻辱。

彭博社分析称,印度不到一半的适龄劳动力人口只停留在找工作阶段,是无法在人口老龄化之前摆脱贫困的,更别提致富了。与之前任何一代人相比,如今的印度年轻人,对印度能否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起着更重要作用。但无奈的是,这些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营养跟不上,也没能接受良好教育。因此,太多的人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

相比而言,中国虽然人口数量在减少,但国家仍处在繁荣发展的状态。彭博社称,除非印度能彻底改革其教育体系,改变阻止女性工作的观念,否则难有所成。这个国家最无法承受的就是“自负自满”。在生育宣传包围下长大的印度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我们国家除了人力资源以外没其他资源,而人力资源基本上是无限的。”

“这些差距将引发一场大战”

印度“livemint”网站称,如果抓不住人口红利,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大量处于工作年龄的印度年轻人将失业或未充分就业。这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令人担忧的问题。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在看来,印度似乎正在收获人口红利,但由于该国的整体人口素质偏低,教育水平和培训水平比较差,大量年轻人没有工作,导致社会治安出现问题。如果再过10年,这一批年轻人成长、就业的黄金时期过去后,有可能给印度的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印度媒体称,到目前为止,预计有3亿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量的失业人口将进一步减缓经济增长。

印度记者斯瓦姆在“海湾新闻网”撰文称,对于今天的印度而言,劳动力是生产要素这一基本经济学观点需要重新看待了。因为政客们已经开始抱怨,需要他们照顾的人太多了。

印度大约有13亿人口,平均年龄在29岁左右。斯瓦姆称,这些年轻人本应该在印度的工厂里为全世界生产商品,但是由于印度政客的工作做得不好,这样的工厂印度目前还没有;这些年轻人本应该接受医学培训,这样印度就不会缺少医生,但印度的政客建造的各种纪念碑比医学院还多;这些年轻人本应该帮助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金融和教育中心,但印度政客没有在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也没有给年轻人提供能够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在疫情的背景下,政客们再次指责印度人口太多,只能说明他们治理能力低下。

斯瓦姆称,当印度形势好时,政客们就会不停地谈论13亿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选举、世界上最大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那个……但当事情进展不那么顺利时,他们会告诉你印度面临人口挑战。“用人口作为治理失败的替罪羊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剧本了,此番这个旧借口又回来了,说明印度已经倒退,经济自由化取得的成果正在被抹去。”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尽管生育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印度人比以前更富有、受教育程度更高,但也会带来担忧。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预言“人口红利”,但这一窗口现在将变得更窄,印度需要正面应对老年人比例迅速增长的问题。

此外,印度各邦之间生育率的明显差异也带来了危险。未来,印度政界还将面临如何划分议会选区的问题。1971年,时任印度总理英吉拉·甘地冻结了各邦的席位分配。结果导致一名来自喀拉拉邦的议员现在代表大约180万选民,而一位来自北方邦的议员代表近300万选民。在未来十年的某个时候,当重新划分选区的禁令解除时,这些差距将会引发一场大战。

“留给穷国致富的时间不多了”

早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就经历过人口爆炸式增长,每名妇女平均生育近六个孩子。美国《科学》杂志称,当时印度正面临饥荒,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一度拒绝向印度提供粮食援助,理由是该国出生率过高。作为回应,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提出了全球第一个计划生育政策,为进行绝育的男女提供现金奖励。但是,这一政策没有坚持下来。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27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估计,未来30年,印度和尼日利亚将共同增加4.7亿人口,几乎占世界人口增长的1/4。然而,根据华盛顿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发现,他们所谓的人口红利远不如预期。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称,在印度的许多地方,总和生育率已经远低于2.1的替代率,而且下降的速度比预期要快。再加上教育、死亡率和移民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的人口规模将比预期更快开始萎缩。

印度专家警告称,到2035年,印度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显著上升,人口结构不再呈金字塔状,届时人口红利的窗口将关闭。到2060年,印度人口将出现显著萎缩。

林民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印度1991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后,虽然经济发展速度赶不上中国,但在发展中国家里面也是非常突出的。随着印度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人口规模其实已经接近极限。

彭博社称,中国的人口结构调整是幸运的,因为它在正确的时间达到顶峰。中国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无论是在总数上还是在人口中的份额,都在世界贸易最开放的时候达到峰值,这使得用制造业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机会比几个世纪前更容易抓住。

而接下来的国家——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将面临一个更加封闭的世界。彭博社称,全球人口的减少“对环境、气候变化和粮食生产具有积极影响”,但这也意味着时间已经不多了。

更糟糕的是,对于人口数量将在21世纪40年代开始下降的国家来说,这一代和下一代劳动力就是全部:他们必须像过去二十年的中国同行一样,推动他们的国家“从农场走向工厂”,甚至更远。

印度《德干先驱报》称,印度历史上从没有经历过一次独特的工业革命,88%以上的工人在非正规部门工作,其中在农业部门工作的人占总劳动力的49%左右。尽管印度以工程师和企业家数量多而闻名,但该国大多数年轻劳动力并没有准备好参与一场由服务业主导的革命。根据全国抽样调查的结果,印度18岁到24岁的劳动力中只有1/4完成了中学或高中的学业,缺乏与工作相关的技能。

当前,印度人口红利的支持者鼓吹这样一个事实,即该国适龄劳动力人口每月增加100万人。但如果这种人口推动经济发展比预期更快地结束,增长将取决于个人生产力,而不是纯粹的人口规模。

彭博社称,这意味着教育和医疗保健以及类似的“软”基础设施不再是富裕国家的奢侈品。除非它们在未来十年内落实到位,否则,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可能永远不会变得富有。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除夕夜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 
除夕夜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 【本报讯】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节庆安排跨部门工作小组今日(27日),就除夕及元旦期间的特别通关及相应公共交...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