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時政評論 > 详情

社评:美国的“竞争”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2022年01月21日 10:13:32  來源:环球时报

拜登政府执政一周年之际,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19日就美对华政策作专门阐述,表示美国将在台海和印太地区加强对中国的威慑,确保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获胜,同时持续努力管理与中国的竞争,保持与中国的沟通渠道,为约束竞争和管理潜在风险设置护栏。

过去一年,这番话我们已经听了不少遍。“竞争”是拜登政府在对华关系中反复强调的关键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提出“3C”政策,即“竞争、对抗、合作”。经过细化后的表述分别是“负责任的竞争”“从实力地位出发进行合作”“建设常识护栏避免冲突”等。在这“3C”当中,“合作”已经被日益边缘化,“竞争”变得越来越突出,占据了C位。然而,华盛顿口中的“竞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只有结合美国的实际行动才能更准确地看透。

罗森伯格透露,美国即将与区域伙伴推出一个所谓“印太经济框架”。显然,这个“印太经济框架”是冲着中国来的,想拉出一个围着中国却将中国排除在外的经贸小圈子,旨在挖中外(包括中美)经贸合作的墙脚。罗森伯格特别提到台湾海峡,美国在这个区域的动作有增无减,这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衅,持续破坏中美关系的政治根基。

罗森伯格还表示,美国致力于与盟友共同形塑环绕中国的战略环境。话音未落,我们马上就看到了它们的行动。20日,日本和法国举行外长防长“2+2会谈”;21日,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线上磋商;同一天,英国和澳大利亚举行外长防长“2+2”会谈。这三场活动有一个共同主题,即“对抗中国影响力”。

我们想问一下华盛顿,这就是所谓的“负责任的竞争”吗?通过对美国这两年的“听其言、观其行”,中国人不难得出一个判断:在华盛顿的内心里,对抗遏制是本质,合作是权宜之计,竞争是话语陷阱。白宫换了主人,对华政策却换汤没换药。拜登总统一再说,不希望搞砸美中关系,不希望两国发生冲突;但美国的实际动作却在不断削弱中美合作的基础,制造、累积中美冲突的风险。

美国官员时刻将与中国“竞争”像宝葫芦一样挂在腰上,几乎每到一个场合都要拿下来炫耀一番,但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别人也看得明白。对于美国人的心态,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曾有过入木三分的描述。他说,中国唯一的“原罪”就是成为“和美国一样强大的国家”,而且“有实力变得比美国更加强大”,这对华盛顿来说就是“不可原谅的罪过”。

近年来,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无端打压中国企业,频繁动用单边长臂管辖,在涉港、涉疆、涉台问题上公然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竭力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等等,这都属于不讲武德的打黑拳、使阴招。与此同时,华盛顿还故意制造一个话语陷阱,用“竞争”这种在西方语境下的中性词,来掩盖它打压遏制中国的霸权专横。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不顾身份打了这么多黑拳,并不能把中国打倒或者变弱,中国反而在稳步变强。因为中国人是吓不倒的,历史上一穷二白、小米加步枪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怕过谁,现在更没理由怕什么“竞争”。更重要的是,中国无意跟美国搞什么竞争,而是追求不断超越和突破自己;中国没有争霸战略,只有发展战略,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任何人都“遏制”不了的!

罗森伯格说,美国官员“都有一种普遍的紧迫感”,要使美国处于能够竞争的最佳位置。可以肯定,如果美国“紧迫”追求的“赢”,就是中国的“败”,那么它将永远不可能实现。打着“竞争”旗号打压别国发展、剥夺他国正当权益,这是不道德的竞争、也是没出路的竞争。

华盛顿应该明白,对一个大国来说,思想的衰落比实力的衰落更危险。在21世纪多极化、全球化时代,还想着从冷战工具箱里翻找工具,天天琢磨着怎么遏制他国,拉“小圈子”,搞集团对抗,这只会害人害己,也终将被时代抛弃。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除夕夜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 
除夕夜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 【本报讯】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节庆安排跨部门工作小组今日(27日),就除夕及元旦期间的特别通关及相应公共交...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