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香港商報報道:香港資深銀行家、香港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蘭州市人民政府經濟顧問、國際寶峰金融集團董事長吳連烽(上圖),以“從香港看旅遊產業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為題,在論壇中發表專題演講。他表示,旅遊既是他的愛好,他也是旅遊業的參與者,但謙稱自己不是旅遊專業,更笑稱自己是蘭州不稱職的經濟顧問。他長期從事金融業,深感旅遊業與香港經濟發展關系密切,特別關乎民生。
旅遊助港擺脫經濟困境
吳連烽回憶,他當年涉足旅遊業跟改革開放有關,1972年他擔任南洋商業銀行對外業務主管,並兼任剛成立的旅遊部主管,開始涉足旅遊業,當時正值文革期間,為了消除不少港人不敢入內地的顧慮,他先後組織數百個旅行團回內地參觀,成為改革開放前香港組團回國最多的機構,使不少港人通過旅遊增加對祖國認識。
吳連烽深刻體會到旅遊業與民生社會發展有密切關系,回想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期待明天會更好之際,一場亞洲金融風暴打破港人美夢,經濟泡沫爆破資產價格下跌,隨後又遭遇沙士病毒來襲,香港經濟急跌、失業率大升、港人信心跌進穀底。幸好,2003年在中央關懷下,簽訂了CEPA協議,率先實施內地居民赴香港自由行,自此大量內地旅客赴港旅遊消費,短時間內為香港注入極大的經濟活力,尤其酒店、零售、飲食業復蘇,舒緩了大量低技術工人就業困難,使香港經濟迎來近10年的興旺現象。
旅遊是重要經濟支柱
吳連烽又指出,香港雖然只是彈丸之地,但最近香港被國際權威評級機構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第一位,而且連續22年獲得此榮譽,香港營造了優良的營商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安定的社會環境、成熟法治法規、自由資金流通、簡單利民的稅制、完善的監管架構、齊全專業的服務,廉潔高效的政府等優勢。這些優勢均通過旅遊交往堅定了世界對香港信心。
據聯合國公佈數字,2014年香港引進外國直接投資金額達1160億美元,僅次中國位居全球第二,高於美國和英國。香港也是中國引進外資的最大來源地和對外投資最大目標地。香港一百多年來從一個小漁港,經過多次經濟轉型,發展成今日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國際大都會,成為一個受世界各地旅客歡迎的目的地,旅遊業在香港佔著重要地位,去年訪港旅客人數達5930萬人次,旅遊相關總消費達3323億港元,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
但由於香港地少人多,一年近4600萬人次訪港的內地旅客,香港承受力不足,造成一些社會矛盾,更被少數別有用心之組織藉故生亂,出現反水貪客示威。令人欣慰的是,港府和香港旅遊業界及時面對,採取各種措施優化推廣策略及旅遊管理,保持了香港好客之都的美譽。吳形容香港就像一個聰明又挑皮的孩子,與內地的兄弟有點不同。
借鑒“特、放、聚”方式
吳連烽認為,這次論壇選址蘭州市,正處於古絲綢之路重鎮,連接中國與中亞的重要節點,某種意義上蘭州與香港所處位置十分類似。旅遊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相輔相承,吳連烽用“特、放、聚”3個字獻給論壇和蘭州市,抓住“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跨境業務商機,例如香港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特”,優勢發展旅遊和經濟;香港面向世界以無限城市理念,用有限資源發掘最大潛力,爭做全球業務的開“放”胸懷;香港以出不如聚的包容性,左右逢源,海納百川,例如近年香港開放紅酒入口免稅,造就香港成為全球紅酒交易量最大的城市,“聚”全球各地資源精華為己用,成就東方之珠的經濟奇跡。作為香港旅遊界和金融界的一分子,吳連烽期望與蘭州和與會各地朋友,在旅遊金融、國際投資融資和財富管理等方面加強合作。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