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光彩上合 > 详情

孔子回首63越見成熟

2017年10月20日 00:00:00  來源:香港法治网

圖:《回首》是經歷一年的提煉創作

我經常想:藝術創作到底是怎樣煉成的呢?

尤其在香港的細小藝術領域,場地不足,演出頻繁,致令大部分劇團都只在一個星期內演出幾場,當中所耗的心力,在四至五場演出後便煙消雲散。往後下來,即使劇團有心重演,亦談何容易。去年我觀看了中英劇團演出《孔子63》(下稱《孔》劇),事隔剛好十二個月,我再到葵青劇院觀賞《孔子回首63》(下稱《回首》),見證了藝術創作如何經歷時間磨煉而越見成熟。

感染力有增無減

戲劇家麥秋主導的《孔》劇,透過孔子六十三歲時遭遇陳蔡之厄,與門生前赴楚國時,被圍困於荒野之內,與弟子們產生信念上的衝突,令孔子思索起前塵往事,對自己的信仰及追求加以反思。《回首》並不單純是《孔》劇的再現重演,故事的基本結構雖仍沿襲《孔》劇,但在劇本的修正和製作的完備之後,全劇的主題更加明確和清晰,對觀眾的感染力亦有增無減。

《孔》劇的始末均以孔子的弟子來演說,藉著中年子貢對先師的追憶,揭開孔子在六十三歲時曾遇到的人生挑戰。如此結構的優點,乃是從第三者的觀點切入故事,讓觀眾可以較抽離的角度分析事件,但同時會令事情的重點轉移,不易凝聚觀眾對角色的認同。由葉君博獨挑大樑編劇的《回首》,則開宗明義由七十三歲的孔子成為切入點,其時孔子年事已高,但面對魯國大夫季康子的試探,孔子依然保持風骨: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然而,對於不少弟子的離世,年老的孔子不期然有所感觸,由此而憶起他十年前的事件。劇末,已逾從心所欲之年的孔子,繼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想,其弟子亦認同老師的理念,決意將老師的學說發揚光大,流傳後世。

劇本思想更深邃

《回首》與《孔》劇在劇本上的主要差別,表面上只在開首和結尾兩段引文和尾聲,但其涵義卻更形深邃。《孔》劇就像從別人(孔子的弟子)口中說起孔子的事情,但是《回首》卻完全由孔子本身的體會出發,當中再經歷他十年前於困境當中,面對眾弟子的生死存亡,繼而想到自己少年、中年及壯年時期,分別面對的自我價值、權力欲望和道德規範命題。《回首》由老年孔子,再至十年前的同一個自己而作出反思,更加貫徹地表達了全劇的中心思想。

《回首》與《孔》劇的分場次序大致相同。前者將上下半場總共分成十一場,較之後者原本的八場,看似分散了,但整體推進卻更見暢順。原因應在於每場戲都較為精簡,某些枝節之處,例如下半場孔子回憶的政敵少正卯,其臺詞都已刪減了。一些有關弟子之間的爭執,亦都更見精煉,如此也令到飾演六十三歲孔子的張可堅,面對不同時期的自己之時,能作出更仔細和深刻的反省,令角色的質感更加豐厚。至於麥秋親自飾演七十三歲的孔子,戲份雖然不多,但是角色的形象和措詞恰如其分,準確反映了不同階段孔子的精神狀態。

舞臺形象方面,《回首》與《孔》劇的明顯變化,除了是配合始末場次的懸吊景片,舞臺中央屹立的枯樹,亦由寫實的木材質料,轉變成現代化的金屬質感。透過象徵性的意象,不需要在劇本的文字作出明喻,《回首》更能穿越時空,將約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自省精神,傳揚至今。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往来港澳更方便了!“一签多行
往来港澳更方便了!“一签多行自2024年12月1日起,深圳市户籍居民和居住证持有人可以申请办理赴香港旅游“一签多行”签注。图为莲塘口岸出境...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