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将风洞技术应用于竞技体育是提高竞速类项目比赛成绩的主要科技手段之一。截至7月中旬,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冬奥会项目十余支国家集训队及夏奥会项目多支国家集训队的风洞测试。
7月19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2022冬奥会倒计时牌的数字跳动到“200”——还有不到200天,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将迎来前所未有“从高峰到高峰”的时刻。一届里程碑式的冬奥会越来越近。
自从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6年的时间过去了,冬奥会筹办工作已进入全力冲刺、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图为7月19日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拍摄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牌。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竞赛场馆建设完工,并经过了测试活动检验;两地三赛区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区域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渐成现实,民众期待奥运、参与奥运的热情与日俱增……
筹办冲刺 履行承诺
北京奥体中心南侧,林立的楼宇组合成中国传统的三进院落风格——这里是北京赛区冬奥村,是赛时各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在北京的“家”。
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部长、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运行团队主任沈千帆介绍,冬奥村居住区已全面完工,场馆运行团队于5月正式进驻运行。
“我们要不断完善细化各项筹备工作,用优质的服务为选手留下独特的‘冬奥记忆’。”沈千帆说。
从冬奥村到各类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一座座冬奥场馆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引领下,一项项承诺正在成为现实。
今年4月,“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举行。10天的时间里,5个场馆举行了7项赛事,超过4400名工作人员合作完成了一次跨领域、跨场馆的实战考验:有着50多年历史的首都体育馆改造后首次亮相;实现篮球、冰球两个项目场地转换的五棵松体育馆推出了一系列转播“黑科技”产品,让人们对科技冬奥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新建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完成了速滑比赛首秀,最先进、环保的新型二氧化碳制冰系统,造出了“最快的冰”……
对标赛时要求,北京冬奥会筹办正在全面稳步推进,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与时间赛跑,向目标冲刺。
中国元素 创新表达
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在冬奥舞台绽放,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
7月17日,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热闹非凡。一台个性化徽章制作机格外引人关注,只要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个人形象镭射到冬奥主题徽章上,得到一枚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专属定制”徽章。当日,由北京冬奥组委主办的“北京2022奥林匹克徽章文化周”正式启动,北京2022徽章交换中心也同时亮相。
小小徽章是珍藏奥运记忆的重要介质,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徽章,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介绍,北京2022徽章交换中心是历届奥运会中开放时间最早、也将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官方徽章交换中心,将为奥林匹克徽章交换文化带来新的活力。
图为7月16日,研究团队成员张渊召(中)与测试小组在实验前沟通实验计划。 新华社记者 任超摄
从形象设计到场馆建设,中国文化在冬奥舞台得到了崭新的呈现与表达: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赛道犹如一条巨龙,蓄势待发;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形似中国传统饰物“玉如意”,勾勒出中国古典之美。“中国风”托起“奥运范”,一座座令人赞叹的冬奥场馆正静待大幕开启。
2020年,北京冬奥组委相继在线上公开征集奖牌、火炬和制服装备的视觉外观设计方案,赛会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也在这一年发布;源于篆刻艺术巅峰“汉印”的30个“小红人”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并成为冬奥史上首个动态体育图标……
今年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正式发布。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如丝带飘舞。火炬交接时,两个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冬奥愿景。
着眼未来 树立标杆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第一届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打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一幅更绿色、更现代、更美好的未来画卷徐徐展开。
北京冬奥会最大限度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遗产——“水立方”变身“冰立方”,五棵松体育馆只需6小时就能完成“冰篮转换”;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通过升级改造,具备冬夏项目双向转化能力。
新建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赛后利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预留大众体验出发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柄首”,赛后将用于举办会议会展、接待旅游观光。
不仅如此,国家速滑馆等4个冰上项目场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作按计划完成,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续”的奥运改革理念贯穿冬奥筹办始终,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为“奥运新标杆”。
上世纪初,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连通京张。百年后,最高时速350公里的京张高铁在崇山峻岭间呼啸而过,在两地三赛区构建起“一小时生活圈”;以前从北京去崇礼滑雪要3个多小时,现在不到1个小时就能抵达;来自张家口的风电、光伏电通向北京,冬奥场馆实现“绿电”全覆盖……“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正在实现,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实在在,对冬奥会的支持和期待与日俱增。
冰雪热情 加速传递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向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随着冬奥会脚步临近,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正在向更广阔的地域传递。
由北及南,溜冰滑雪蔚然成风;从冬到夏,群众体育热潮漫卷。在河北,冰雪运动进校园全面推进,近2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接受冰雪项目培训,为农村学生发放10万双轮滑鞋。在上海,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世锦赛和“上海超级杯”等冰雪运动赛事培养出一众冰迷,赏冰乐雪成为新时尚。在黑龙江,冰雪运动成为塑造城市品牌、拉动经济增长的“银色名片”。
图为2月19日,运动员在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测试活动中。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冰雪装备产业驶上“快车道”。截至2019年,全国各地在建、拟建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园区和小镇接近20个,其中河北省就有9个;冰雪旅游相关产业生机勃勃,2020—2021雪季全国冰雪旅游人次超过2.3亿,旅游收入超过3900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世界体坛蒙上阴影,但冬奥筹办的脚步始终未停,彰显出中国言出必行、一诺千金的大国风范。今年10月,冬奥筹办将转入赛时运行阶段——举办冬奥会测试赛,开展跨赛区综合演练,发布赛会口号和奖牌样式,开展圣火采集与火炬传递活动,确定开闭幕式整体方案……北京冬奥会的宏伟拼图,将越来越完整地呈现给世界。
期待2022,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交相辉映,更加自信、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发出盛情邀约。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