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老祖寺。 赵广亮摄(人民图片)
金鸡唱三省,黄梅香万里。湖北省黄梅县地处鄂赣皖交界之处,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在我心中,那别有韵味的“风花雪月”值得一赏。
黄梅的“风”,是指“山野之风”,即黄梅戏。千年古县绽奇葩,一曲黄梅香天涯。黄梅戏又名黄梅调,是源自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融合,逐渐发展为一个戏曲剧种。悠扬的采茶调和畈腔,恰似山野吹来的风,洋溢着泥土的芬芳,令听者如沐春风。黄梅戏这“山野之风”,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日趋兴盛。如今,黄梅戏已发展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5月,黄梅戏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目录。2008年6月,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带着传统小戏《回门》走出国门,赴欧洲芬兰演出,受到海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黄梅的“花”,是指“黄梅挑花”。这种工艺在黄梅极其普遍,女性从小就向母亲或祖母等长辈学习,一生离不开挑花:年轻时挑嫁妆挑“毛虫”(婴幼儿鞋帽服饰),暮年则挑寿巾寿衣寿鞋。所以,坊间也流传“黄梅有女皆挑花”的说法。在黄梅四里八乡行走,常见三五成群的妇女围在一起挑花,有的还边挑边唱《挑花歌》:“莹莹手巾四四方,挑个明月照花墙,外面挑个郎望姐,里面挑个姐望郎。”2006年5月,“黄梅挑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梅挑花一般就地取材,采用深色坯布作为挑花坯布,制作时,以白线挑出纹样大的骨架,兼用少量的桃红、朱红、鹅黄等彩色丝线充填纹样,以此形成强烈对比,制作成耐看实用的艺术品,这便是黄梅挑花的一大特色。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还悬挂有黄梅挑花作品,成为黄梅乃至整个湖北对外展示的名片。
黄梅的“雪”,是指“紫云霁雪”。“紫云霁雪”位于黄梅县北部的紫云山,也就是老祖寺所在地,充满传奇色彩。史载,比达摩大师早来中国300年的千岁宝掌和尚,来到庐山日照峰,寻找紫云升处,因为有紫云升起的地方,就是他建寺说法的道场。所以,此处名叫“紫云山”。该山海拔1135米,山高风疾,积雪深厚,雪过天晴,一峰独立,望如银屏,亮丽无比,如童话般浪漫。清代文人邓文滨在此触景生情,石刻一联:“立足如紫云观瀑,洗心若白雪喷岩”。
黄梅的“月”,是“西池夜月”。亘古及今,人们对月总是情有独钟,黄梅县城西部就有这样一方池,相传池水有光,夜明如月,虽朔晦皆然。更有趣的是,《西游记》中如来的大雷音寺位于西牛贺洲,原名东禅寺的五祖寺迁至东山前,也位于西牛贺洲所在的西池岸边。“西牛贺洲地形如满月,人面亦如满月”。因此,黄梅的“西池夜月”又名“西牛望月”。有文人墨客身临此处,诗兴大发:“西池水映月圆圆,夜静携壶醉柳边。仰望西牛情脉脉,年年何事恋婵娟?”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