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撒哈拉无边的沙海里,正当旅行者不再期待一丝人烟或者一点人迹的时候,欣盖提就像一颗落入沙漠的耀眼珠宝进入视线”。法国人类学家杜皮古德女士在她1935年初见欣盖提古城时,这样描述它的迷人。始建于公元777年的欣盖提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沙漠古城,位于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东北约600公里。在被沙尘掩埋200年后,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如图),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人口不到5000人的欣盖提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欣盖提的意思是“马之泉”,自建成之始就担起让不同文化、商品、语言发生交汇碰撞和交换的使命。这里曾是古代欣盖提王国的首都,在17至19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里进行香料、草药、食盐、金粉及织物等交易,商业如此繁荣,以至于驻扎在城内的驮货骆驼就达到3万多。很多信徒也从各方汇聚到欣盖提,从这里开启向麦加前进的朝圣之旅,他们在这里补充路上所需的食物和饮水,恢复体力,同时给当地带来了文化、宗教知识等精神给养。
尽管身处大漠腹地,欣盖提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占据了一席重要之地。在法国殖民者使用“毛里塔尼亚”命名这片土地之前,毛里塔尼亚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欣盖提之国”。
17至19世纪,欣盖提的宗教和文化十分繁荣。前来欣盖提开始朝圣之路的信徒要花两三个月时间进行准备,他们从书籍中研习各项朝圣规则、知识,用平时的积蓄作为朝圣路上所需的盘缠。等到他们从麦加朝拜归来,往往已经耗费一年时间。但是他们在行囊中带回了更加丰富的书本、图册,以供后来人修学和传播宗教。
人们在当地建学校、图书馆,开设课堂并收藏以纸质或者羚羊皮手抄《古兰经》为代表的各种书籍。在欣盖提保存至今的12座古图书馆中,先人们留下大量法律、天文、数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珍贵手稿,共有7000多本,最“老”的近1000岁。
推开一扇需要弯腰才能进入的小木门,当地人赛伊夫带领我们进入了他的家庭图书馆(目前向游客开放的四个当地图书馆中的一个)。他向我们展示的古书有的已经泛黄、页面开始破碎。他自豪地说:“欣盖提的古书中藏着无尽的珍宝,这是一本比麦哲伦环海航行还早的宗教典籍,那是一本比德国第一本字典还要早百余年的语法书。”“这世上唯一不会让人破产的分享就是知识!”因为坚守这份信念,赛伊夫表示虽然条件简陋,他会用余生照顾好这些经过岁月磨难仍闪烁着智慧之光的书籍。正是凭借这些无价的书籍、手稿,欣盖提在学界获得了“撒哈拉的索邦大学”之美誉。
与全球各地铺有地毯、宽敞明亮的清真寺不同,在欣盖提的清真寺内,人们是直接跪在沙土中进行祷告的。因为这里没有铺设一块地板。欣盖提清真寺的朴素恰恰反映了这座沙漠城市的苦衷——与沙漠的无尽斗争。
漫步欣盖提古城,狭窄的街道环绕着带有天井的民宅,红色干燥的岩石和泥砖建成外墙,再以棕榈树建成平坦的屋顶结构,充满了异域风情。但这只是1264年以来欣盖提逐渐演变出的样貌,8世纪始建的城邦已埋在黄沙之下,不知所踪。沙漠不断蚕食古城,一些民房上红色标记显示,流沙曾经爬到的最高处高出地面近3米。为保护家园,欣盖提人一次次与撒哈拉展开斗争,挖去沙土拯救城市,并在离沙漠稍远的北边建起一座新城。
在记者所住的旅馆,有一个“除沙队”清晨前来清除院中堆积的沙子。旅馆经营者称,除沙人是当地特有的一个职业。不过,大家都清楚与沙漠抗争人力微薄,他们所做的只是将沙子转移到一个稍远的空旷处,期待风把沙子带走。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