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光彩上合 > 详情

比大熊猫还珍稀!中国野生亚洲象迎“婴儿潮”

2022年08月12日 15:49:01  來源:新华网

据新华社报道,亚洲象是亚洲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物种。在中国,野生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监测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数量为360头左右,比2018年调查时的293头增长超过60头。数据证实,中国野象种群近3年来迎来了“婴儿潮”。

◆数据证实,中国野象种群近3年来迎来了“婴儿潮”。图为2022年1月16日云南景洪的一只新生小象与母象在一起。 数据图片

“象群北上途中出生的两头象宝宝都胖了一圈,今年象群又生了一头小象……”大象专家郭贤明说。短短一年多时间,云南这群明星象3次添丁,令他感到意外又惊喜。象群进入生育高峰并非个例。去年底到今年初,西双版纳野象谷员工监测发现,活动在野象谷的4个象群有6头新生小象;在普洱市江城县活动的几个象群,近年来野象数量持续增加,今年新添了4头小象……一线监测员反馈,活动在西双版纳和普洱境内的野生亚洲象群,近年来几乎每个象群每年都有象宝宝出生。

投保农田 助减“人象冲突”

“亚洲象是陆生哺乳动物中孕期最长的动物。”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介绍,大象孕期一般为2022个月,通常每胎只产一仔,幼象出生后由母乳喂养到三四岁,直到母象再次怀孕,因此其自然增长率并不高。

“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人为干扰降低,是中国亚洲象近年来出生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说,云南通过加强亚洲象栖息地保护和恢复,强化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有效减少了“人象冲突”。

在野象活动区域,尽管野象可能破坏庄稼,但村民仍对野象怀着善意和包容。43岁的王川家在江城县康平镇曼克老村,目前村子周围有212头野象活动,其中有刚出生的“婴儿象”。“村民看到野象来了,就远远地待着,不去打扰牠们,也没有驱赶野象的情况。”王川说,“如果野象破坏了粮食和农田,政府买的保险会理赔呢。”

育龄野象数量增长也是野象迎来“婴儿潮”的原因之一。随着亚洲象数量总体向上增长,进入性成熟期的雌性和雄性野象个体较多,种群结构健康,利于繁殖。

食物充足 野象取食时间缩短

中国在新建基础设施中充分考虑亚洲象迁移廊道,避免其种群交流不畅。中老铁路在设计之初,有关机构就调查野象分布及其迁移通道,线路方案避开了野象主要活动区域。一些公路也以涵洞、桥梁等方式为亚洲象提供迁移通道。

亚洲象食源不断丰富,取食周期和孕期缩短也促成了生育率提高。陈明勇说,亚洲象“食谱”从20世纪八十年代的100多种食物扩充到如今的240多种,牠们尤其偏爱玉米、水稻、甘蔗等营养丰富的“精粮”,这些作物种植面积大、分布集中,取食方便,亚洲象取食所花费的时间大幅缩短,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玩耍、交流和繁殖。长期监测还发现,一些野象怀孕18个月左右就会分娩,孕期呈现缩短的趋势。

陈明勇、郭贤明等受访专家认为,在全球亚洲象总量趋于减少的形势下,中国野生亚洲象迎来“婴儿潮”,这是区域生态环境向好和亚洲象保护不断提升的直接体现,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性成果。

同时,野象数量持续增长也给亚洲象保护管理、促进人象和谐带来新的考验。对此,中国正在云南规划建设亚洲象国家公园。陈明勇表示:“国家公园将采取更科学、更有力的措施,保护好野象及其栖息地,促进人与象和谐共生。”

创建更适宜栖息地 实现人象和谐共处

中新社报道,近年来,由于栖息地退化,越来越多野生象走出森林,进入人类活动区域,人象活动空间愈加重迭,“人象冲突”愈演愈烈。这不仅是众多野生象分布国面临的一项挑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经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冲突的缩影。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以云南北上象群安全南归的案例分析指出,缓解“人象冲突”最根本的办法,是为大象创建更加适宜的栖息地。

陈飞介绍说,近年来,人类保护亚洲象的意识逐渐加强,亚洲象开始不再畏惧人类,越来越频繁地走出保护区采食农作物,加之亚洲象数量增加,矛盾更加突出。在国外,人们主要用蜜蜂、辣椒和烟草等生物、物理或化学威慑剂进行驱赶,使大象远离农田和人类居住区,但很多时候激烈且对抗性的措施反而加剧了大象的攻击性。此外,还有的国家通过改变耕作方式,即种植大象不喜欢的作物进行防御。但总体来说,迄今为止全世界都没有更好的办法完全避免“人象冲突”。

探索建国家公园 吸引象群返森林

“通过云南象群北上南归的成功案例,我们发现增加对大象的容忍度,同时采取一些柔性干预措施如食物引诱、脉冲电围栏等,是减缓‘人象冲突’的有效方法。但这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不是长久之计。”陈飞分析指出,缓解‘人象冲突’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为大象创建更加适宜的栖息地,除了面积、森林质量等必要条件,还需要考虑大象的巨大食物量需求和种群活动范围,开展相关栖息地改造、建设工作,建设生态廊道进行栖息地连通等。目前,中国正在探索通过建设国家公园,进一步恢复亚洲象栖息地。

国际知名大象专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大型兽类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研究员Ahimsa Campos-Arceiz说,与传统的自然保护区相比,亚洲象国家公园会涉及很多与人相关的要素,会对更多资源进行整合,管理也会更加系统。美国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但其大部分面积是无人区,人类在公园中的活动是非常少的。中国建立的亚洲象国家公园将开创一个全新模式,为更好解决“人象冲突”乃至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积累更多经验。

陈飞分析指出,中国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更加强调生态保护和小区发展相结合。中国人口众多,国家公园内的原住居民一部分以行政村的形式聚集,更多的则是不规则分布在国家公园内的自然村落,还有一些游牧民的“冬窝子”或夏季牧场的临时帐篷,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中国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与保护过程中更加注重小区和民生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把小区居民视为共建伙伴,从而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双赢目标。

正在规划建设的亚洲象国家公园,还针对亚洲象的保护实现一些创新,如保留了亚洲象集中分布的部分农地,建立相应的种植补偿机制,用于补充亚洲象的食物来源,吸引象群返回森林、稳定栖息,缓解“人象冲突”,实现人象和谐共处。

责编:温倩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香港文汇报记者康敬)澳门是联系国家与葡语系国家的重要桥梁,深度搭建好中葡平台是澳门未来着力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