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光彩上合 > 详情

鄱阳湖大旱 古迹“水落石出”

2022年08月31日 13:20:55  來源:大公报

鄱阳湖录得1951年以来最低水位,伴随水位下降,明代千眼桥(图)等古迹提前完全露出真容。

(大公报记者 王逍)据水利部数据,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鄱阳湖接连刷新1951年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低枯水期的纪录。在长江干流水位下降的情况下,鄱阳湖持续“失水”入江,以每天消失20多平方公里水域的速度萎缩,40天内缩水约69%,已由湖变河。伴随鄱阳湖水位下降,明代千眼桥、千年石岛落星墩等古迹提前完全露出真容。

江西都昌县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研究馆员曹正茂告诉大公报,千眼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为花岗岩石和松木桩铺造的板櫈式梁桥,东起都昌多宝乡西山蒋公岭下至鄱阳湖主航道,与庐山市隔江相望。据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2013年实地调查,经专家测量,桥宽0.825米,全长2657.2米,共设有949个桥墩、948个孔,故有千眼桥之称。

有趣的是,春夏时节,千眼桥静卧湖底,到了秋末冬初,湖水干枯后才显出真容。在枯水季节(鄱阳湖水位在11点左右),千眼桥是隔湖民众过往的主要交通要道。

受极端干旱影响,鄱阳湖提前约百天进入枯水期,千眼桥随之显现真容。距千眼桥约2公里的庐山市南康镇大塘村,是全省退捕重点村,正打造宜业宜游渔村。2020年,该村和周边的蓼池村兴办水上渡运公司,带领游客欣赏鄱阳湖美景。村支书张秋林说,成人全程走完千眼桥大概40分钟。千眼桥是游客们打卡网红地,也是当地村民茶余饭后散步锻炼必去之处。

落星墩提前两月露全貌

同样露出全貌的还有千年石岛落星墩。湖水逝去,落星墩依然矗立,湖床一片翠绿,三五成群的游客前来打卡,还有汽车在干涸的湖床上行驶。据当地人介绍,今年的水位很低,往年农历九月半才会到如今的水位线,今年却提早了两个月,以前从来没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落星墩高数丈,纵横周围大约一百余步,是一座总面积不过1800平方米的石岛。其位于庐山市紫阳堤南二里鄱阳湖中心,是庐山市的地标性建筑物和象征性文物古迹。丰水期,小岛大部分浸入在湖水之中,枯水期湖底露出时,落星墩才会完全展现出来。

落星墩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传为坠星所化,宋人蒋之奇有“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的诗句形容。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县(现为庐山市)便因此而得名。王安石形容其“万里长江一酒杯”。

料9月旱情仍持续

江西省水利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纯30日介绍,江西省自6月下旬以来,持续晴热少雨,平均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少5.5成,为历史同期最低。江河水位持续走低,五河主要控制站较多年同期偏低1.56-7.24米。8194时,鄱阳湖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退至9.99米,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9月全省平均降水偏少13成,旱情仍将持续。

中国最长湖中石桥 明代始建 商贸要道

(记者 王逍 江西报道)“千眼桥”又称千孔桥,自古以来就是都昌、星子两县湖岸民众商贸便捷往来的要道,被誉为中国最长的湖中石桥。2006年,千眼桥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工人在修缮千眼桥。(大公报记者王逍摄)

据记载,其位于都昌县与庐山市之间,夏季涨水有船可渡,冬季枯水则要趟水踏泥跨湖,北风凛冽,涉水者往往苦不堪言。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南康府推官领都昌令钱启忠领倡捐俸集资,历时五年,横跨鄱阳湖建造此桥。

据江西都昌县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研究馆员曹正茂的介绍,自明代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始建以来,千眼桥经历三百八十余年大浪冲撞,仍保存有今日的模样,未曾大修过,因而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外观结构简单,是古代乡村中最为常见的板櫈桥,但长达2.7公里的长度又为同类桥之最,亦是鄱阳湖水域中历史最早,现存最完整的水中古桥,可以说在全国也是一座非常特殊的水下建筑,因而具有很高的建筑科学价值。时至今日,千眼桥仍为隔湖群众来往提供便利,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一定的实用价值。

责编:温倩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