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光彩上合 > 详情

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何出现“湖泊”

2022年11月15日 14:12:18  來源:新华网

新疆尉犁县境内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秀美如画。王汉冰摄/光明图片

在新疆尉犁县罗湖罗克管护站,鸟儿在一处海的上空飞翔。新华社发

新疆尉犁县罗布湖淡水养殖场工人在捕捞螃蟹。王雪摄/光明图片

新疆沙雅县月亮湾景区的胡杨林披上“金装”,与碧水、大漠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新华社发

干旱荒芜的茫茫沙海中,出现了一汪汪蓝莹莹的湖水。黄沙与碧水交相辉映,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场面蔚为壮观。前不久,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湖泊的视频冲上热搜,并引发社会关注。

沙漠中为何会出现湖泊,是不是意味着沙漠变绿洲会成为现实?沙漠湖泊给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回应社会关切。

1、“湖泊”从何来——极端天气造成塔里木河水量加大

坐落在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地带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纵横约1000公里、南北宽400公里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这里拥有极端干旱的沙漠气候,酷暑季节高温可以达到67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的均值在100毫米上下,极限值更是在4毫米到5毫米。

在这样的死亡之海里,为何出现了湖泊

新闻中所说的这些湖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湖,这些湖泊是塔里木河水量增大后,河道溢出来的漫滩水形成的水塘或者积水库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段伟利开门见山地指出,此非彼

他分析说,这些临时性水面和沙漠里本身拥有的长期性湖泊,不可同日而语。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本身是有湖泊的,这个不假。段伟利话锋一转,像有地球之耳之称的罗布泊,曾经干涸如今又恢复的台特玛湖,还有罗布湖,现在的水域面积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还有所增加。

这些湖泊属于尾闾湖,因为有持续、稳定的水源供给,才得以形成。段伟利说,从视频上看,沙漠中新出现的这些湖泊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它们算是临时性储水点,称水塘更合适一些,是塔里木河水漫溢出河道,在低地形成的积水,过段时间会因为下渗和蒸发而消失。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临时性湖泊的出现呢?

长期专注新疆水资源研究、目前正在承担第三次新疆科考水资源考察的段伟利说,这与塔里木河水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今年是塔里木河近10年来水量最大的一年,5月以来,高温造成高山区域的冰川积雪融水急剧增加,叠加流域上游山区暴雨的影响,导致塔里木河超过警戒水位。今年塔里木河流域水系范围明显扩大,河水暴涨下泄到沙漠低地中,形成所谓湖泊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副所长姚俊强对此表示认同。

姚俊强介绍,今年夏季,包括新疆在内的整个北半球被高温笼罩,打破了近些年的高温纪录,包括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昆仑山、天山都受影响,冰雪融水量远超往年;同时,七八月份降水,导致塔里木河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开都河、和田河都超警戒水位运行,多次出现洪峰。

今年的洪水,不仅量大,而且持续时间长。姚俊强说,他查阅到的资料显示,今年5月下旬至9月下旬,塔里木河上游径流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50%,干支流中有25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持续了80多天,创近几十年的纪录。

洪水期间,塔里木河水位高涨,河水漫溢出河道,流向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地势较低的区域,形成所谓湖泊;而更多的洪水资源,则通过分洪、引水、生态调水等措施,被输送到了沿岸的湿地、胡杨林等生态保护区,实现了洪水的资源化利用。姚俊强说。

2、“沙漠绿洲”能否重现——临时性湖泊难以成“气候”

随着冰川融水的增加,不少人将此和西北地区暖湿化趋势联系起来。有观点指出,这些湖泊的出现,或将是楼兰绿洲恢复的前兆。

这样的观点并没有科学依据。临时湖泊的出现属于一次极端的气象水文事件,并不能说明西北干旱区出现了暖湿气候,网友们所说的沙漠变绿洲也难以实现。在回应网友们利用新湖泊植树造林、把沙漠变绿洲的提议时,姚俊强说。

姚俊强称,从短期看,这次塔里木河洪水过程对河流两岸荒漠区的农业、林业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最终存留下的水体面积相对很小,且存在时间较短,无法对区域气候产生实质性影响。

段伟利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沙漠中的绿洲要有稳定的水源,才能维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这种临时外溢形成的湖泊在蒸发、渗漏作用下,很快就会消失,很难变成我们想象中的绿洲。他表示,要想在沙漠中植树,需要有合适的土壤,还要有持续性人工抚育和持续性水源补给,仅靠这些临时性湖泊来支撑也不现实。

近些年,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明显增多,沙漠中出现湖泊是不是进一步印证了西部地区出现暖湿化的趋势?

段伟利分析称,一个区域的干湿状况一般取决于降水与蒸发的共同作用,对应的两个最直接因素是降水、气温。近60年来,西北地区降水以每10年约9.3毫米的速度增加。尽管增幅很大,但降水总量的增加十分有限。同时,在过去60年间,西北干旱区年均气温以每10年约0.32℃的速率呈上升趋势。在气温快速升高、降水不断增加的条件下,这个干旱区的实际蒸发量则以每10年约11.9毫米的速率在增加,而许多区域原本年均潜在蒸发量超过2000毫米。因此,增水对于蒸发效应来说,完全可以抵消甚至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湿的效果目前并未明显显现。

姚俊强表示,近些年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内的新疆干旱区明显感觉到,降水的总量在增加,但降水的次数在减少。也就是下暴雨的次数在增加,中雨、小雨的次数在减少,发生洪灾和干旱的概率都在上升。这就提示我们,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段进行干预,像在塔里木河上游修建水库,持续对胡杨林进行生态输水,都会对气候产生积极的影响

3、水资源如何科学利用——坚持科学规划和防灾减灾并举

面对塔里木河来水量加大的现实,如何趋利避害,用好用足这些活水?同时,沿线地区又该如何未雨绸缪,消除暴雨、洪水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水资源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自然因素。近几十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山区来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科学利用水资源,就需要重点做好科学的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规划和管理,让水资源为我所用。段伟利分析说。

实际上,在沙漠湖泊美景出现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随着水资源的日益丰沛和生态环境的优化,螃蟹养殖产业风生水起。

今年夏季,开壳见黄、丰腴肥美的六月黄在罗布湖喜获丰收,成为本地居民餐桌上的新宠。养殖场负责人初宁宁介绍,得益于含有微量盐碱的罗布湖水质和人放天养的养殖模式,蟹苗成活率达98%。今年,养殖场共投入5万元的长江蟹蟹苗,螃蟹产量预计达20吨。

而在塔里木河两岸,为用好水资源,对重点胡杨林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成为各地着墨重点。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按照精准配置、靶向输水、系统评估的原则,与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确定了胡杨林三年一轮灌、面状全覆盖的生态保护目标,划定了24个受水区域,疏浚了37个输水通道,将生态水输送至离河道较远、以往未覆盖、生态出现退化迹象的区域,让新疆的原始胡杨林喝足生态水。

截至10月中旬,新疆已累计完成胡杨林引洪补水26.39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12.83亿立方米。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阶段性分析成果表明,生态补水淹灌胡杨林总面积约582万亩,其中分洪淹灌胡杨林面积约236万亩,植被覆盖度平均增加19.4%,流域地下水位得到有效抬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做到未雨绸缪的关键,是要以系统观念为指引,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科学统筹配置水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通过洪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防患与利用双管齐下,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段伟利说。(记者 李慧 尚杰)

责编:温倩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