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參考消息網報導】英媒稱,發展中國家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一半,由於它們的增長率普遍高於發達經濟體,這個比例在繼續上升。
中國的難題會影響全球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3日文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按購買力平價(PPP)衡量,2015年它們占全球總產出的58%。如今,它們當中最大經濟體的難題成為全球性難題。
儘管美國的利率上調,但市場今年最關注的將是中國經濟的狀態。它按購買力平價衡量是全球最大經濟體,按貨幣衡量其經濟規模在未來幾年將超越美國。
IMF的數據顯示,中國在過去5年間貢獻了35%的全球經濟增長,在2020年底之前這一比例將為30%。
然而,有些官方數據的品質可疑,阻礙了做出正確分析的努力。老牌的發達經濟體就夠難衡量的了,而中國在變化極快的時期正建立新的測算體系。政治干預可能加劇了這些問題。
整理併發表分析師預測文章的共識經濟預測公司在其中國經濟研究小組成員當中進行了調查,這些人建立了有關中國經濟的另類模型。儘管大多數人預測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今年增長6.5%,與官方發佈的增長目標相符,但這個研究小組的估測要低得多——今年增長4.8%,2015年增長4.3%。
假如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真有那麼低,那恐怕會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對那些依賴向中國出口大宗商品的國家而言。
中國經濟走勢眾說紛紜
另據英國《衛報》網站1月2日報道,中國用缺乏生氣的最新工業調查數據作為迎接新年的第一份財經數據可能再合適不過了。經濟學家對中國龐大經濟所面臨的風險存在分歧,但他們都認為,中國的處理方式將在2016年對全球其他地方產生深遠影響。
樂觀主義者說,中國擁有大量且不斷增加的中產階級和巨大的外匯儲備,這讓北京有足夠手段應對任何危機,中國的政體讓決策者能夠強力推進經濟改革。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率或許已穩定在6.5%左右,比全球金融危機前已成為常態的兩位數增速疲軟了很多,但並沒有“硬著陸”的風險。
不過悲觀主義者認為,官方數據從根本上高估了真實增長速度:使用貨物運輸量和用電量等其他替代指標來衡量,經濟實際增速或低於3%。
去年夏天中國股市暴跌,中國政府讓人民幣貶值的決定又引發了混亂。這些都說明沒有理由認為,中國決策者對資本力量的控制超過金融危機之前的西方決策者。
報導稱,出口帶動型模式曾推動中國成為經濟超級俱樂部成員,在最新的五年計劃中,中國打算改變出口帶動增長模式,轉為更加持久的國內消費帶動增長模式。
但是由於很多大型國有企業債務負擔過重、房地產泡沫破滅且股價下跌的衝擊依然存在,國內需求一直不活躍。
在2016年維持政治上可接受的經濟增長率的挑戰將會更加艱巨,特別是在美聯儲努力讓利率回歸正常的情況下。
根據中國的匯率政策,人民幣價值不得與美元偏離太多,這實際上是半固定匯率。
但是,由於美國經濟走強,美元升值且利率上調,人民幣隨之升值,中國出口商更難與他人競爭。隨著美元持續上漲,決策者可能更願意放棄釘住政策,允許人民幣貶值,重返熟悉的出口帶動增長模式。
如果人民幣真的大幅貶值,會給中國的出口競爭對手帶來傷害,從而在全球經濟中引發貨幣普遍貶值,增添經濟長期疲軟的風險。中國的脆弱程度到底有多大很難評估,但是事關重大。
中國一咳嗽全球股市重感冒
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道 外媒稱,華爾街一打噴嚏,全球就流鼻涕。這是最著名的股市準則之一。但最近人們大概得說,中國一咳嗽,全球股市就重感冒。
德國《世界報》網站1月4日報道稱,再沒什麼比新年首個交易日更能說明這點了。在滬深兩市遭遇黑色星期一後,全球股市大跌。
坦普爾頓基金公司首席投資顧問米夏埃爾·哈森施塔布說:“中國經濟的興衰對2016年全球經濟發展來說至關重要。我們估計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月5日報道,1月4日新年第一個交易日,中國股市暴跌在全球引發迴響,致使各國股價大跌,令人擔心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增速放緩可能引發漫長的拋售潮。
在英國倫敦,富時100指數下跌148.89點,收報6093.43點,跌幅為2.39%,是自2000年首個交易日下跌3.81%以來的最差開局。歐洲其他主要股市也損失慘重。德國DAX指數重挫4.28%,而法國CAC指數也大跌2.47%。
報導稱,拋售潮還蔓延至美國華爾街。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76.09點,收報17148.94點,跌幅為1.58%;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31.28點,收報2012.66點,跌幅為1.53%。
瑞士《新蘇黎世報》網站1月4日刊文稱,新年第一個交易日情況不能更糟了。從來不缺答案的分析師們立刻給股市的動盪準備瞭解釋。他們表示,中國12月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降了0.4個百分點,至48.2。財新PMI並不真的出人意料,因為製造業繼續受到世界貿易不振的拖累。
據日本《讀賣新聞》1月5日報道,東京金融市場新年伊始即出現動盪,4日日經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對中國經濟減速的擔憂進一步增強。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