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莫里森
【本报讯】當地時間3月31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宣佈,他們將斥資10億澳元(約50億元人民幣),與美國密切合作共同研發自己的先進制導導彈,以提升澳大利亞的國防能力並增加技術工作崗位。有不少西方媒體為此分析說,澳大利亞政府此舉其實是為了應對日益緊張的印太地區局勢,同時提升對抗所謂“中國威脅”的能力。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當天莫里森在訪問雷神公司時宣佈,將加快該國的導彈制造發展計劃,政府將選擇一家全球武器制造商作為“戰略工業夥伴”,共同合作建造一個新的主權制導武器設施。他表示,該計劃最初將花費10億澳元,是未來10年要投入2700億澳元(約1860億美元)國防預算的一部分。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道稱,根據該計劃,澳國防部將與美國軍方密切磋商,在本國制造一套供海陸空軍使用的導彈。不過目前還尚未確定新設施的具體選址。美國雷神公司澳大利亞分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挪威康士伯格公司和英國BAE系統公司預計將是該計劃的潛在競標者。
莫里森當天表示,就像這次新冠大流行展現出的那樣,無論是疫苗研發還是澳大利亞防務,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中具備自力更生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當務之急是,我們要把研發主權制導武器的能力作為優先事項”。
莫里森還稱,在澳大利亞領土建立“主權能力”,對於保障澳大利亞人的安全至關重要,同時也將在國防供應鏈各環節為當地企業提供數千個就業機會。所謂的“主權能力”,意指在澳大利亞設計、維護、維持、升級和研發國防物資和實力的能力。
美聯社報道稱,澳大利亞已經有幾十年沒有制造先進導彈了,目前主要依賴從包括美國在內的盟國進口。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防務分析師邁克爾·休布里奇(Michael Shoebridge)認為,這對澳大利亞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填補了國內的一個戰略空白。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彼得·達頓表示,在這個新的國內導彈項目上,澳大利亞將與美國密切合作。他稱,該計劃“既要支持澳大利亞的需求,也要滿足我們最重要的軍事夥伴日益增長的需求”。
澳國防工業部長普賴斯(Melissa Price)稱,“據該部門估計,未來20年,這個新的國家項目在當地生產和出口方面的價值可能達400億美元。同時還可以在全國不同地區創造2000個工作崗位”。
對於澳大利亞政府此舉,不少西方媒體認為這是在對抗“中國威脅”。《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道分析稱,因當前中澳緊張關係不斷升級,澳大利亞提前投資建立導彈產業,表明了該國迫切需要通過與美國合作,迅速獲得“主權能力”。英媒《金融時報》認為,澳大利亞政府此舉是為了應對日益緊張的印太地區局勢,同時提升應對“中國威脅”的能力。
休布里奇則渲染說,澳方推出該計劃是被中國和疫情兩大因素所推動的,“中國威脅”是澳大利亞的一大擔憂,正如疫情暴露出的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一樣。除此之外,休布里奇還表示,在未來20年,澳大利亞可能會在制導導彈和其他武器上投入1000億,以應對正在掘起的中國等國。
其實早在去年澳大利亞宣佈要擴軍“對抗中國”之時,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外交政策和國防研究員、副教授布倫丹·托馬斯-努恩就曾刊文直言,澳大利亞體量遠小於中國,不可能和中國同台競技。托馬斯還提出,澳大利亞應該和中國增加交流,而不是遏制中國;未來澳大利亞乃至美國都不會有超過中國的科技優勢,但澳大利亞仍然應該投資新技術保持自己“中等強國”的競爭優勢。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