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鑒寶收藏 > 详情

博物馆:记录过去 走向未来(五洲茶亭)

2020年11月24日 16:40:02  來源:香港法治网

在许多人看来,博物馆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和最成功的社会机构之一。对于人类、国家、社会和个人而言,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博物馆自诞生以来,在保护和传承人类社会的多元文化和多彩环境,以及促进不同国家、族群间相互理解、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挪威画家蒙克的著名画作《呐喊》,其画面背景红蓝相间,色彩有些奇异。但这样的背景并非出自画家的想象。据考证,类似的背景曾同时出现在不同画作中。原来,《呐喊》中的背景来源是1883年伦敦的曙暮光,背后成因竟是当年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其实,地球从来都是一个村落,人类的命运也跨越国别,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紧紧相连。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在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16个国家举办文物展览,这些大型展览对于世界了解中国发挥了巨大作用。研究显示,在改革开放之后,仅以河南博物院一地为例,在1978年到1997年间,其参与的出境展览就多达24场,内容多以中国古代历史为主;而同一时间内,河南博物院引入的展览则有十余场,内容涵盖不同国家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作品,这也极大拓展了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

从国家层面来说,博物馆保存一个国家合法性的物证。阿富汗饱经战争磨难,战时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在博物馆简陋的大门上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文化和历史的延续,让国家保持生命力。为妥善保护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一批国宝,阿富汗人采取了让国宝在世界各地巡展的方式,可谓用尽苦心。

博物馆守护着历经沧桑存留下来的珍贵遗产,这些遗产最重要的不仅是关乎过去,而且说明着我们与现在、未来的关系。正如英国一位遗产学家所说的:遗产不能仅仅理解为对存留至今的古物进行被动地保护,它还是一种将物、场所与实践主动聚集起来的过程,其中,我们的选择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在当代所持并希冀能带进未来的某种价值体系。

从社会层面上讲,博物馆可以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博物馆并非只是保存过去物证的场所,它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1888年美国史密森学会助理秘书长乔治·布朗·古德在谈到博物馆的作用时就说:博物馆不应该成为古物的坟墓,而是要成为新思想之策源地。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说:也许未来就在面前,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只有能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地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

从诞生至今,博物馆的定位、作用乃至形态一直处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和社会的变化密切相连。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机械技术革命,与启蒙运动一起,推动了近代博物馆的诞生;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电力技术革命,与全球化一起,推动了传统博物馆的普及;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与人工智能一起正在重塑博物馆的形态。由此带来的变化最直观地体现在博物馆定义的变化上。在1946年、1951年、1962年、1971年、1974年、1989年、2004年、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于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多次修订,这在其他学科里是不多见的,反映出博物馆与社会发展的脉动息息相关。

在这样的共识之下,2013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提出当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就很好理解了。时任国际博协总干事朱利安·安弗伦斯如此阐释这一主题:博物馆坚信自己的存在与行动可以以建设性的方式改变社会,因此,将保护这一传统使命与培育创造力相结合,以实现博物馆的更新和观众数量的增长,是博物馆正在追求的变化。

从个人层面来说,博物馆是公民终身进行素质教育的场所。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走,不停地看,但是我们从来都不只是单独地去看待一个事物,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事物和自己的关系,而这种联系又会受制于每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王国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说:古雅之能力,能由修养而得之,故可为美育普及之津梁。博物馆就是美育普及的重要津梁,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博物馆充实自己。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香港文汇报记者康敬)澳门是联系国家与葡语系国家的重要桥梁,深度搭建好中葡平台是澳门未来着力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