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卢国良“梁昱鉴赏”精品艺术瓷画创作的代表性人物谢古道,一位82年出生的青年才俊,虽不善言辞但为人谦和勤奋好学。1997年他从吉安永丰考入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平日钟情于伏案披图,临摹了大量宋元大家特别是“元四家”的画作,绘画视野和审美情趣日渐高雅。在此基础上,注重山川写生,师法自然而中得心源。通过数年的社会实践,谢古道深知自己知识理论的溃乏,随后到景德镇陶瓷大学完成了美术本科学历,2014年又只身一人来到西子湖畔,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高研班学习深造,主攻宋元山水国画。因扎实的绘画功底和聪颖的国画悟性,他很快加入江西省美术家协会,2018年底跨入了国家一级美术师行列,他参与创作的“梁昱鉴赏”窑变、釉变、流变山水瓷画成为享誉世界的国之瑰宝。
高温颜色釉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俗语有“窑变无双”,经过1320度的高温烧制,产生鬼斧神工的奇特效果。但历史上色釉制作者多为单色釉装饰,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后,随着景德镇气窑和色釉材料的不断发展,高温釉彩绘画方兴未艾。新世纪元年,谢古道由青花、粉彩起步,渐渐涉猎颜色釉瓷画创作,高温颜色釉在绘画和烧制是四大名瓷中最难把握的工艺,要掌握这门绝技,自然要比别人付出十倍二十倍的努力。当年为了学习窑变技艺,谢古道襄中羞涩,两个多月中餐和晚餐靠赊帐,早餐是饿肚子的。初期作品烧制出来几近失望,总觉得离理想目标难以企及。高温颜色釉是匹放荡不羁的野马,没有高超的技艺难以驾驭它。如何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苦练内功是必修课,他用颜色混搭的方式进行了尝试。新的手法带来了新的收获。在余自乐教授、车一鸣大师等前辈的指点下,慢慢地,谢古道的高温颜色釉山水瓷画开始在同行们面前崭露头角,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要让高温颜色釉在瓷画中产生鬼斧神工的窑变、釉变、流变的神奇效果,首先要对窑变釉的工艺和材料特性有很好的把握。谢古道在寻求新的突破,他说服同学付启宇由人物花鸟画创作重心转向烧制技术,专门建起了一台高温颜色釉窑炉;材料学专家李德真教授也加入了仨人创作团队,良师益友,如虎添翼,新釉料的研究和应用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弯道超车成为不争的事实。加之傅启宇在每次烧制过程中提供严格准确的记录,每炉窑位窑温及烧制时间的摸索积累,起到厚积薄发效应。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谢古道创作的高温颜色釉窑变、釉变、流变作品,即有宋元传统山水的古典韵味,山石肌理明暗色调胜似西方油画,作品层次更显丰富,色彩更亮丽,可谓当今瓷画的神品和逸品。
艺术永无止境。三年前,谢古道在杭州参加一次画展的经历让他对自己以后的瓷画风格产生了新的想法。如果把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墨泼彩绘画风格运用到瓷器上,将对中国艺术瓷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攀登高峰永不言败是谢古道的秉性,他克服了宣纸和瓷器材质不同,无法直接在器皿上泼墨泼彩,率先创新用嘴吹釉喷色加笔和其它器具层层叠加上釉,功夫不负有心人,那种心目中渴望的泼墨效果终于渐渐出现了。颜色过渡也很自然,绿的、蓝的、还有灰蓝的,灰蓝色上面还出现了类似花一样的图案,纹理也流动得特别好,发色明亮,国画泼墨泼彩效果跃然山水瓷画中。2015年在香港国际书画陶瓷秋季拍卖会上,谢古道的一件高温颜色釉瓷画作品《观瀑图》,被一位意大利的收藏家以58万高价收藏。近年来,谢古道泼彩高温颜色釉窑变山水瓷画在港澳和海外倍受关注,成为收藏界的新宠。《人民日报》海外版、《北欧时报》等众多中外媒体陆续报道了他的艺术成果。江西卫视“新时代江西人”栏目,在黄金时间以半个小时的专题,全面介绍了这匹世界瓷画艺坛突现的黑马。
“窑变釉、高温颜色釉、喷釉、国画入瓷,将这些手法中的某一单项应用到陶瓷制作过程中,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能将它们融会贯通,集中表现在一件作品上,并取得好的泼墨(泼彩)效果,能成功的极为罕见,但谢古道做到了,成为瓷界的佼佼者,他的发展将无可限量”。陶瓷艺术设计权威李德真教授在点评谢古道的作品时如是说,借助泼彩方式把釉和彩结合在一起,用釉来表现墨的神韵,以及层次变化,让画面达到逸品的意境,是一种创新。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朱辉球教授说到,谢古道的作品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陶瓷的高温颜色釉的这种窑变生成效果,所以就给人一种遐想,给人一种探索,营造山水意境之巅峰,可喜可贺。
陶瓷是土与火的融合、水与土的升华。陶瓷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的合力。
配图:“梁昱鉴赏”精品窑变瓷
【编辑:罗淑娟】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