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鑒寶收藏 > 详情

和合之心 奇美之境——解析孙博文“彩墨山水”之作

2021年10月15日 09:38:08  來源:中国艺术报

春林环翠(中国画) 孙博文

初观孙博文的“彩墨山水”,点线面综合交织,彩墨挥洒有致的画面中氤氲一股“和合”之气让画面庞而不杂、密而不繁;熔中西古今视觉元素于一炉,中学为体,以西润中。这是孙博文在解构传统与建构当下另种力量对抗间寻找平衡点,是他晚年思维深处对传统文化当代意识转换的艺术再现。

20世纪初徐悲鸿、林风眠、“二高一陈”代表的西画派融西入中改良中国画,到吴冠中引入西方抽象主义进行笔墨、形式实验,再到兴起于社会现代化中的实验水墨、观念水墨、都市水墨……可见现代水墨画发展嬗变轨迹实质是借西方异质文化冲击传统水墨语言体系引起自我反思,实现自由、多元化的表达。中西双重语境共生的当代,新式水墨画扬弃正统文人画和“蒋徐”写实国画体系下笔墨程式与品评标准中不合时宜的因素,从笔墨语言、绘画结构、思想理念等方面质疑并解构传统绘画程式,通过更新水墨的材料和形式,将观念性介入原有绘画语言等多重手段重构审美空间,实现符合当代情境的自我调整。虽然对现代形式、观念的先觉拓宽了一部分本土艺术家的视野和创作表达方式,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无所顾忌的套用、嫁接、转化西方审美标准与创作模式,过度反叛传统文化,掐断了传统水墨所强调的笔墨和谐关系和东方审美范式,使本土艺术偏离了与异质文化“调和”发展的良性模式,失去民族性而被异质文化完全“他设”。作为齐鲁大地的艺术家,身处传统与当代文化力量激烈交锋、此消彼长的时代,孙博文却以泰然的心境避免流俗,在笔墨结构、符号形态、画面构成等层面大胆借鉴西方现代绘画元素与其他姐妹艺术中符合现代规范的成分与传统互掺磨合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又通过重新理解文人画抒写胸中逸气的精神追求寻找到传统水墨与当代文化语境的契合点,试图在个体所处的当代情感体验中实现回归以绘画观照个人精神体验的传统中国画精神。

孙博文的彩墨山水画是对外物的感受与心性素养的释放,画中有他通过洞察宇宙自然和社会人情后,用心架构的物象,用情诉说心境,一笔一画均迸发着强烈的感染力,画面的诗文又直入观者的内心世界引发情感共鸣,真情流露正是绘画最重要的精神内涵。画面情感奔放,思维自由,笔触放逸,为一种缘于传统的“和合”理念所统摄,这个统摄力协调了画面中贯通古今中外的语言与符号,让线条、墨色、光影、空间和观念符号丰富又充满秩序感,也协调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内心世界的感悟,实现主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失去这种统摄力,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也会丧失意味和天趣而沦为乱序。

“和合”观让孙博文的作品具有物我相谐的境界,在心随笔运的水墨世界中关注着个体生命历程与终极关怀,绘画作品大多源自生命深处对自然的向往。“纵情写出背面山,几笔青色自得闲。隔溪始有高人住,琅琅书声到客船。”《纵情山水间》意境高远,雄起的画面中抛开了高山具体物象形态,用厚重色彩与奔放的线条,象征鲜活的生命对空气、阳光的企求与向往。孙博文不仅山水画作中山不离水,而且花鸟鱼虫画也处处有水。这让人联想到初始的生命始于水域,“水”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自然资源,也是至柔、和谐的代表。孙博文对主客观世界协同关系的思考既体现在生命原初状态中,也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中——大笔触、浓色彩颇似挣扎的不屈的力量,反观自照自身心境同时表达对井然有序、和气致祥的世界的渴望。

登高看云低(中国画) 孙博文

孙博文绘画中“和合”观念不仅由象至理,超越现实存在与精神世界的界限,发自内心地关怀宇宙、个人、环境,也从作品形式内容与文化意涵方面解构“古今”“中西”的边界、追求不同时空审美情趣和形式语言相融合。在中西异质文化碰撞中既要打破封闭的传统水墨叙事方式,又要警觉西方现代叙事危及中国画的结构、章法、造型、笔墨等本质属性是孙博文和当代水墨画家都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孙博文对现代文化语言格外敏感,信笔而就的画面构成、自由的思想表达、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视觉冲击力处处与当代视觉时尚相统一。但是骨子里,他拒绝西方文化的对抗性和浮躁气息,博采众长同时始终保有对民族文化的虔诚,冲破传统文化界阈实现异质交流,又试图以和合中庸的法则把握适度,在中西不同视觉经验中折中贵和,避免物质社会带给艺术思想的茫然感,所以创作中能够以超尘绝俗的心态把握画面诸要素的和谐关系,尽情泼洒灵感,营造墨色辉映、意境生动的水墨世界,最终达到自然、社会、人际、身心、文明中诸多元素之间“和合”的理想关系状态。

孙博文的彩墨山水多是用大写意手法,肆意勾出类似于茂密的山林般的意象,三原色构成的碎片状图形散落其间,好似飞动的生灵,象征生命在紧密逼仄的空间里寻回生机活力的强烈意志,画面的彩、墨、线条的组合关系是形式语言的中西合璧。将万物浓缩到最简练的笔触与刚柔相济的、神采飞扬的线条组合成气韵生动的画面,逸笔草草却繁而不乱。不可以雕凿形状,统一书写性的绘画性,实质在追求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大象无形境界。状物类作品也常常淡化具体物象,山水画在色彩浸染、光墨变幻中表现云卷云舒、流水淙淙、山峦起伏的动势,虚实相生、光色流转的画境中山体与背景空间浑然一体,以山的伟岸表现生命的坚强,以背景寓意无边宇宙。山峦、瀑布、山间人家等实物造型也极度简化,只保留神韵,带来具象与抽象中的视觉冲击,又在形与意的若即若离中留给观者想象空间。以主观性情聚拢万物,将其浓缩到最简练的笔触传递自然社会感受,客观世界有形的一草一木早已成为作者在墨色渲染中咏物抒怀、传达心境的媒介。意象的表达与写意的氛围中营造传统中国画特有的空淡虚静、虚无缥缈的意境。在中西绘画体系间以传统为正脉,让中西语汇和谐相融,是画家以积极姿态自觉主动适应中西交融的文化语境,延续了前人以西洋之法改造中国画的探索,也使原有的个性特色更加丰满。笔墨心画中多重“和合”的境界还体现为以现代人兼容并包的心态追思、探究古人的精神世界。“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心比天高》场面开阔宏大,山体伟岸沉雄,书法文字铿锵有力,通过与大山对话往昔,实现与天地神交,再将所见及所感诉诸于图像,纵横方寸间,度越古今与未来。

孙博文作品形式丰富,内涵深沉,气势磅礴,有一种自由奔放间不偏离法度的“和”。这种和谐表现为将书画相互掺融,书法和绘画相辅相成;表现为用自由之心把握物象的形态、线条、韵律和节奏,让墨韵、意蕴一体;表现为以平和的形态勾勒世事的百态,渲染人性的自在,尺纸寸毫间将具象之物化为心中之意象,以艺术之心解读生活、对话自然,做到天人合一。而意境无限广阔,思想无限深邃的画面中又可见包罗万象、慷慨豪迈的“合”。蕴含万有,意蕴无穷的东方美学境界让其艺术能够积极兼取中西绘画之长,融汇古今,贯通传统与现代,融合具象与意象,将艺的精湛与术的神秘不可测有机结合,又使艺术具有合德终生的包容力。在笔墨秩序、表现力度、艺术旨趣的当代衍变中,这种“和合”之法不仅促进孙博文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语言的演进成熟,符合传统与时代审美,也为中国水墨画在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双重语境中寻找符合自身特征的“画语权” 、重建自设与自叙地位作出了贡献。

(作者系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研究生导师、森林中国绿色发展基金《艺术之旅》主编)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