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详情

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铸魂(治国理政新实践)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纪实

2016年02月05日 14:04:28  來源:人民网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

这种追求,虽百折而不挠;这种力量,最持久最深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石,以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强基固本的灵魂工程建设,凝聚起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彰显出日益强劲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托举起跨越百年的光辉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一)提炼、提升、提振——寻找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筑牢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20121129日,国家博物馆。

面对复兴之路展览呈现的壮阔历史,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中国梦,并庄严承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黄钟大吕之音,富民强国之情。

在举国热望与世界瞩目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又一段壮阔航程。

然而,这艘扬帆航行的巨轮,面对的并非潮平两岸阔。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能够充当压舱石、定盘星者,唯有坚若磐石的核心价值观。

从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语重心长的论述中,可以窥见党中央对核心价值观作用的清醒认识——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昂然树起。

三年来,无论治国理政事务如何繁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视作重大战略工程,毫不松懈。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第十二次、第十三次、第二十九次的主题均与核心价值观建设紧密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内涵、作用等,在治国者们的学习与讨论中愈加清晰。

2013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并全面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原则、途径和方法,对这一铸魂工程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讲话中指明的那样,提炼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提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在国家治理中的层次地位,提振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进取信心,新一届党中央精准发力,用非凡的中国精神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二)自信、自觉、自立——抓住价值观自信这个关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以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抵御错误思潮侵扰

20121117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如何带领全国民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之一,是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对理想信念的坚信、坚持与坚守,源自内心价值观的自信、自觉和自立。

精当表述背后,是党中央对价值观问题的长久思考与不懈求索。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多次强调的那样,增强价值观自信是关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有自信才会有自觉,有自信才会有清醒,有自信才会有定力。对自身的价值观信心坚定,方可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价值观并非无本之木,而是有根有源;自信并非凭空而来,实为有理有道。

我们的价值观,根源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凝聚的胆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喜人,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价值观自信。

我们的价值观,根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伟大成就奠定的底气”——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仍然稳定,经济新常态下备感艰辛却砥砺前行的三年,验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充满力量,揭示了这条道路的独特魅力。我们的价值观,根源自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的志气”——

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考察曲阜孔府、过问贵州孔学堂办学情况、了解《儒藏》编纂等不断提醒国人:传统中有我们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民族的志气底蕴。

一手培土夯基,稳固传统文化之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优良家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2015年除夕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特意强调。家教家风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201611日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上升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培育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中国君子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根植乡土,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十八大以来,各地既重古贤又重今贤,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扎根。

重视传统节日。十八大以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秉承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宗旨,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

一手拨云见日,破除错误思潮之迷障,在西方价值观攻势面前巍然不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个关键词,既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吸取了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思想,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与西方价值标准有着清晰分野——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联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与国家、公民两个层面上下衔接,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遵循;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准则,外化为道德建设与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文明水准与国家精神风貌。

坚定的价值自信,扎根于中华大地。任尔千磨万击,不惧狂风乱吹。

(三)落细、落小、落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认识的深化与升华,带来行动的提升与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与践行更重顶层设计、更富内在驱动,渗透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浸润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尽显其为益之大,收功之远

20159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阅兵现场。

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率先经过天安门城楼。苍苍白发,熠熠勋章,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敬意。掌声如潮水般涌起,泪水模糊了无数双眼睛。

201512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这是20142月底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将12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后,我们第二次以国之名悼念逝者。首个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爱国,世人深知这份情感的可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412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最高人民法院。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恪守法官职业道德,遵守法官行为规范,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40余名来自最高法和地方法院的模范法官面向宪法和国旗庄严宣誓。

此前一个多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

此后,党中央秉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一面健全有效防范和及时纠正冤假错案的工作机制,重铸法治底线,一面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用善法良策的刚性约束有力支撑核心价值观建设,强化人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201613日,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通过媒体公布269老赖名单,限制他们进行高消费,某歌手赫然在列。14日,法院执行法官即收到该歌手的还款彩信凭证。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指导和推动下,有关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用反面典型警示人,把歪风邪气压下去。两高出台打击网络谣言的司法解释,一批网络大谣认罪服法;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通过曝光、限制高消费等一系列举措打击各种老赖行为,有效遏制了不诚信现象蔓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无所不在,无处不有。2015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分解出30多项重点任务。按其部署,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生产生活,融入家庭家风家教,富有实效的创新手段不断涌现。

一方面抓好重点人群,稳固核心价值观的根与魂。

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必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好样本。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一系列举措显著净化了政治生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走正路、干正事、扬正气,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培育从少年儿童抓起,从青年学生抓起,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为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夯基垒土。

一方面注重全面覆盖,放大凡人善举、平凡英雄的光与热。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感动中国人物表彰,身边好人”“寻找最美”……三年来,舍己救人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将军夫人龚全珍等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道德模范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善行河北、安徽好人、感动浙江……从一个身边好人的凡人善举,到一群道德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细水长流的日常熏陶,使人们从心底迸发出对善的敬重、对美的向往,成为这个时代最引人瞩目的精神力量。

一项项治理举措扎实有力,一个个道德痼疾得以疗治。三年来,社会风气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时代精神风貌开始逐步重塑。高远的价值追求在切近的现实生活中扎下根须,旺盛生长,支撑起公民的精神高度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四)交流、交融、交汇——从世界多彩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为人类共同价值贡献东方智慧

121日,在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署名文章《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见诸《伊朗报》。饱含历史与情感的文字,尽显今日中国敞开怀抱、文明互鉴的真诚心愿。

今日中国,携5000年悠久文明精髓对接全新时代。一带一路构想赢得60多个国家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功开业,加入上百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五国等重要多边合作机制中担任重要角色。随着朋友圈越来越大,我国提出的亲诚惠容等外交理念深入人心,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有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倡导引起广泛共鸣。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引领当代中国,以新的理念新的姿态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2015928日,纽约联合国总部。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

掌声如潮,经久不息,传递着世界各国对中国领导人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多边主义、奉行多赢共赢新理念的高度肯定。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理念层面的深度挖掘,是对世界各国自觉奉行的价值准则的高度概括。它反映着世界最广大民众的价值理想、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是人类处理各类关系的共同准则。

但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是和普世模式连在一起的,它折射的是某些西方国家的强权和霸道。一些西方国家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宣扬所谓普世价值,其实质是推销自己的民主国家体系自由体制,用自己的尺子来衡量世界。他们不管一个国家、民族的意愿和实际,要求各文明参照他们的标准进行自我改造和转型,普世价值只是维护其世界统治地位、实现其最大利益的工具。

而在全人类共同价值面前,各个国家和民族是平等的,也是自主的。它承认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大家都认可的价值观,大家都在为之努力,但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阶段不一样,在追求的过程中有先有后,要正视这种差异。任何国家都不能简单地否认他国的努力,把自己的模式强加到别国头上。

民主和人权是人类共同追求,同时必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权利。”2015925日,习近平主席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的回答掷地有声,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

这三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内在相通的——

中国文明的发展不是站在人类现代文明之外的发展,而是主动融入、引领世界潮流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植根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丰厚土壤,也汲取着全人类共同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的丰富营养,它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的升华和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早已确证中国道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彰显中国道路向前延展的价值理念支撑,也因此成为人类共同价值宝贵的智慧资源,不断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极富价值的参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贡献,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包容互鉴所作的郑重承诺。

这三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同时表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所谓普世价值有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是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自由,是人民民主专政下的自由,是同纪律有机统一的自由;公正,是人人平等、人人享有的公正;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法治……

只有生长于本民族文明土壤中的价值观,才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文明互鉴的独特价值;只有代表人类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才能对世界产生感召力和影响力。

和谐中国和谐世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中国不断基于成功实践为世界贡献理念与价值,也拓展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理念、中国价值的认同。

亚洲发展的美好愿景,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相通的。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说。

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命运。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

这让人回想起201454日,回想起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对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殷殷期望,回想起总书记那番充满自信的话语: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这是向世界传递的中国声音,这是向世界表达的中国信心。今天,十三五新航程正在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待冲刺,中国迎来了实现复兴梦想的关键节点。

以中国之名,因人民之托,我们扬高尚精神阔步前行,我们拥磅礴之力坚定逐梦!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