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详情

為什麼出發——習近平之問

2016年08月03日 15:30:41  來源:新華網

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本報訊】據新華社報導,“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為什麼根本扭轉中華民族命運的是共產黨?黨“走過的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黨為什麼出發?“七一”重要講話中的習近平之問,穿越95年時空,是對黨的本源之問、歷史之問,是黨將往哪里去、怎麼走的現實之問、未來之問。有了這一問,才有了“不忘初心”的反復警醒、“趕考遠未結束”的諄諄告誡,才有了三個“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的歷史性回答。

習近平之問是本源之問

百年前的沉沉暗夜,多少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國之路、強國之道。然而為什麼取得偉大成功的只有南湖紅船上那十幾位“書生”創建的中國共產黨?

95年的驚濤駭浪、95年的光輝歷程告訴世界:因為她一開始就把“人民”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

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出發的原點,是立黨的“初心”。

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說:“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始終堅持立黨為公,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們黨正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出發的。”

翻開《中國共產黨章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立黨宗旨,佔據著最高的地位。正如毛澤東所說,共產黨和黨領導的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習近平用這八個字高度概括了黨和人民的命運聯繫。在團結帶領人民艱苦奮鬥的歷程中,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習近平強調,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

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出席大會。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習近平之問是歷史之問

觀歷史,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習近平在講話中歷史性地概括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作出的三個偉大歷史貢獻。曲青山說,這是“用全新的視角,對我們黨95年的奮鬥歷程進行了新的審視,以為中華民族作出‘偉大歷史貢獻’為線索,對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所做的三件大事進行了新的闡述、新的概括,並第一次用實現了三個‘偉大飛躍’這樣的表述作出高度評價。”

“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三個“偉大貢獻”,無不是黨團結帶領人民而作出的;三個“偉大飛躍”,主語無不是人民、民族。

這是對歷史之問的鏗鏘回答。

黨能戰鬥、能犧牲,源於對人民和民族的赤子之心;黨有力量、能勝利,源於民心所系、民望所歸。人民,是黨的魂魄。

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習近平等在大會上向受表彰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代表頒獎。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習近平之問是時代之問

看現實,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領導幹部通過網路走群眾路線”;從“五位一體”、“四個全面”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一切為了人民之“初心”始終伴隨著黨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

這也是對時代之問的回答。

歷史與現實,既是傳承關係,亦是辯證關係。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好的營養劑,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通過歷史學習可以知道我們黨是怎麼走過來的;通過歷史學習可以知道我們黨有哪些基本經驗;通過歷史學習可以知道我們經歷了哪些苦難,有哪些教訓。”

習近平的講話,以宏闊的歷史視野審視歷史的運動,把95年奮鬥取得的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概括為三個“歷史告訴我們”。他特別強調的三個“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為人民出發的信念和事業。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誰從人民利益出發,人民就會選擇誰。“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習近平深刻闡釋了這個被中國歷史反復證明的鐵律,所以“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顏曉峰說,人民是黨的根基所依。共產黨是人民群眾的政黨,離開了這個根基,黨就成為無根無基的黨,或者就不再是人民群眾的黨。人民是黨的力量所在。如果沒有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革命,我們黨和軍隊就不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人民是黨的命運所系。政黨的生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支持者、支持率、支持度。

縱觀習近平系列講話,始終高度重視人民的地位和力量:

“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黨的領導的統一,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開放。”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這次講話,習近平進一步要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面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習近平強調要保持“四個自信”,強調“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其核心就是“人民”二字。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發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賀詞。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習近平之問是未來之問

“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面向未來,面對挑戰,習近平提了八方面的要求。

這既是對我們黨95年的光輝歷程進行的科學總結,又是面向未來、面對挑戰、推進黨的偉大事業必須牢牢把握的工作要求。曲青山說,八個方面的要求,“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有機整體,它們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貫穿其中的正是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葆有的那種奮鬥精神,我們黨對人民始終懷有的那顆赤子之心。”

真理從來都是樸素的,而樸素的真理也往往容易被紛繁的表像所掩蓋。95年來,黨走過的道路有起伏、有曲折,其間有人動搖了,有人墮落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忘記了“初心”,或“初心”受到污染,摻進了雜質。為此,黨的十八大提出“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

習近平用“不忘初心”貫穿和引領八個方面的“繼續前進”,不僅是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的體現,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趕考”是新中國成立前夕,黨提出的極具前瞻性、極具戰略性的課題。習近平說:“60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們黨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

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在講話中引人注目地再次提到黨的基本路線:“鄧小平同志曾經語重心長地說:‘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他嚴肅地指出:“黨的基本路線是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我們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興國之要、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國之路,不能有絲毫動搖。”

民心所向,就是黨心所在,黨始終忠於人民。這是對未來之問的響亮回答。

習近平之問,穿越95年時空,延伸至未來的漫漫征途。答案非常明確:我們黨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握自己、把握時代,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就必須永遠“不忘初心”,永遠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除夕夜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 
除夕夜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 【本报讯】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节庆安排跨部门工作小组今日(27日),就除夕及元旦期间的特别通关及相应公共交...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