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豔春(方堃 攝)
主持人 襲豔春: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在此對外發佈《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瞭解相關情況,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先生,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司長孟慶欣先生,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女士。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下面,先請張向晨先生作介紹。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董金玲 攝)
張向晨:
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和國家統計局、外匯管理局的同事一起發佈《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我先將《統計公報》的主要內容向大家介紹一下。
對外投資合作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深度融合,實現互利共贏的橋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各部門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穩步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通過不斷完善“走出去”的工作體系,做好宏觀監測、規劃引導、服務保障、事中事後監管、風險防範等工作,中國企業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2015年,世界工業生產低速增長,貿易持續低迷,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世界經濟整體復蘇乏力。但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逆勢上揚,流出流量創2011年以來的新高,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也創下了1456.7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占全球流量的份額由2002年的0.4%提升到2015年的9.9%。
《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從中國對外投資的概況、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特點、中國對主要經濟體的直接投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者的構成情況、以及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分佈情況,還有附表共6個部分,對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情況進行了闡述。
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投資流量躍居全球第二,超過同期吸引外資規模,實現資本淨輸出。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邁向新的臺階,實現連續13年快速增長,創下了1456.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占到全球流量份額的9.9%,同比增長18.3%,金額僅次於美國(2999.6億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第三位是日本1286.5億美元),並超過同期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356億美元),中國當年的實際使用外資是1356億美元,實現資本項下淨輸出。2002-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幅高達35.9%,“十二五”期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5390.8億美元,是“十一五”的2.4倍。
二是存量全球排位居第八,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4萬億美元。截至2015年底,中國2.02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國(境)外設立3.08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佈在全球188個國家(地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10978.6億美元,占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出存量的份額由2002年的0.4%提升至4.4%,排名由第25位上升至第8位。2015年末中國境外企業資產總額達4.37萬億美元。
三是對外直接投資並購活躍,領域不斷拓展。2015年,中國企業共實施對外投資並購579起,涉及62個國家和地區,實際交易金額544.4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372.8億美元,占68.5%;境外融資171.6億美元,占31.5%,並購領域涉及製造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採礦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18個行業大類。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52.9億美元收購義大利倍耐力集團公司(近60%股份),是2015年中國企業實施的最大海外並購專案。
四是“一帶一路”扎實推進,對相關國家投資快速增長。2015年,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占當年流量總額的13%,達189.3億美元,同比增長38.6%,是全球投資增幅的2倍。2015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八成以上(83.9%)分佈在發展中經濟體,在發達經濟體的存量占比為14%,另有2.1%存量在轉型經濟體。
五是投資涉及領域廣泛,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覆蓋了國民經濟所有行業類別,製造業、金融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服務業同比分別增長了108.5%、52.3%、115.2%。流向裝備製造業的投資100.5億美元,同比增長158.4%,占製造業投資的50.3%,帶動了裝備、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
六是境外企業對東道國稅收和就業的貢獻增大,對外投資雙贏效果顯著。2015年中國境外企業向投資所在國家(地區)繳納的各種稅金達311.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2.9%,雇傭外方員工122.5萬人,較上年末增加39.2萬人。
此外,從《統計公報》中還可以看出,2015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國家和地區比較集中,流向中國香港、荷蘭、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群島的投資共計1164.4億美元,占當年流量總額的79.7%。
從對外投資的企業結構和區域分佈看,2015年,近八成的非金融類對外投資來自地方企業。地方企業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主要力量,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流量達936億美元,同比增長71%,占全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77%。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分別實現78.2%、84.7%、14.2%的較高增長;上海、北京、廣東2015年流量均突破百億美元,位列地方投資前三。
從2015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方式看,新增股權投資首次超過六成,債務工具占比創歷史新低。2015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中,新增股權投資967.1億美元,占比達66.4%;收益再投資379.1億美元,占26%;債務工具投資110.5億美元,較上年占比減少一成,僅為7.6%。
以上是《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的主要內容,感謝各位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國對外投資合作業務發展的關注和支持!
謝謝大家!
主持人 襲豔春:
謝謝張向晨先生。下面請孟慶欣先生作介紹。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司長孟慶欣(董金玲 攝)
孟慶欣: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這次發佈會,剛才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同志代表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了《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實現歷史性突破,流量首次位列全球第二位,並超過同期吸收外資水準。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是一項部門統計,其數據一般由調查專案的實施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自行對外發佈,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發佈部門統計數據,應該是不多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月度及季度統計數據也會在國家統計局內部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得到重點關注。這說明中國對外投資統計數據的重要作用和在涉外經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002年以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數據屬於缺失狀態,為此國家統計局與原外經貿部在2002年共同建立了《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制度》,2004年起共同發佈了年度統計公報,當時只涉及非金融部分。2006年隨著國家外匯局負責的金融業對外投資數據的加入,使統計數據趨向完整。2002年至2016年間,三部門結合國際標準以及中國對外投資的實際情況,共對統計制度進行了六次修訂,使統計制度更加完善。所以這項統計工作需要相關部門的精誠合作。三個部門之間,商務部負責全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的組織實施,對非金融類企業對外投資的調查並匯總全行業數據;國家統計局作為全國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機構,主要負責統計制度核准,確保科學規範;國家外匯局負責金融類企業對外投資活動數據的收集,並向商務部提供有關數據。
借此機會,我還要向記者朋友們通報的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符合國際標準與規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遵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關於外國直接投資統計基準定義》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收支手冊》相關統計的原則,統計結果與其他國傢俱有可比性,是一項符合國際規範的統計工作。根據統計制度規定,三個部門每年9月底前通過統計公報對外發佈上年度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數據。
謝謝大家!
主持人 襲豔春:
謝謝孟慶欣先生的介紹。下面請王春英女士作介紹。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董金玲 攝)
王春英:
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這次發佈會,也感謝剛剛張部長和孟司長的全面介紹。本次公佈的《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從不同的層面統計了2015年度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情況。其中,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數據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採集、整理和提供。下麵,我就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統計的情況和狀況,向大家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外匯局的職責之一是編制和發佈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並監測跨境資金的流出和流入,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部委合作編制發佈《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外匯局對負責金融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數據高度重視。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數據是依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手冊》第六版進行採集和統計的,是具有國際可比性。為了全面、真實和準確地採集數據,我們依據《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建立了專門的統計制度《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交易統計制度》,要求境內所有的金融機構按期報送包括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以及存貸款等數據,並且開展數據的核查,確保數據品質。最終形成《統計公報》裏對外金融類直接投資數據。
從數據情況來看,2015年度中國的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淨額(流量)是24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6%;到2015年末,我國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1650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30%,顯示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快速發展的迅猛勢頭。在我國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中,九成投向境外的金融機構,其他投向境外非金融企業。截至2015年底,我國金融部門共在境外5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526家企業,雇傭外方員工5.7萬人。因此可以說,我國金融業走出去,既是金融企業自身拓展海外市場的需要,也有助於為我國“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同時也拉動了當地就業、經濟和金融發展,對建立和維護全球金融體系秩序,促進金融業的共同發展,作出了貢獻。
通過上面的簡介,希望能夠使各位媒體朋友對我國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情況有一個比較直觀和總體的認識。
謝謝大家!
主持人 襲豔春:
謝謝三位發佈人的介紹。下面進入答問環節,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方堃 攝)
中央電視臺記者:
請問張部長兩個問題。第一,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首次位列全球第二,實現了資本淨輸出,今年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又延續了快速發展的態勢,請問中國對外投資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第二,怎麼保障我國對外投資的安全問題,不管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謝謝。
張向晨:
謝謝你的問題。關於中國對外投資快速發展的原因,我們分析可以概括成四點:
一是國際市場上有需求。發達經濟體總體經濟在復蘇,對外國的投資有需求,發展中經濟體在進行工業化也需要外來的資金。無論是發達的經濟體和發展中的經濟體為了吸引外來的資金也出臺了一些投資便利化的措施,這些從外部環境上便於中國的企業“走出去”。
二是中國有能力。2015年中國成為資本的淨輸出國,中國的發展水準到了這個階段,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大國,也是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第一製造業大國,我們的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這是中國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的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是政策有效應。中國開展“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這些都發揮了引領和推動的作用。剛才我已經介紹了一些具體的數字和情況,在這裏可以補充舉一個數字,我們政府簡政放權採取了便利化措施,也促進了企業對外投資。2014年我們頒佈了境外投資新的管理辦法,到2016年9月8日商務部和地方的商務主管部門一共完成境外投資的備案和核准是21175件,其中核准件只有110件,占總數的0.5%,99.5%都通過很便利的備案來完成,這使企業“走出去”進行對外投資的合作變得很方便。
四是企業“走出去”有動力。中國在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式也在發生轉變,要轉型升級必須要充分利用國際上的市場和資源。所以我們感覺到目前企業的“走出去”願望非常強烈,積極融入到全球的創新網路、製造網路和市場網路。
這就是我對您第一個問題的簡要回答。
關於海外利益的安全和保障。確實,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的海外利益越來越多,據統計大概海外的企業員工有100萬人,這100萬人的安危牽掛著中央領導和國內同胞的心。從政府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海外利益延伸到哪里,我們的服務就要跟隨到哪里。
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我們每年都發佈對外投資國別地區的投資指南和國別風險評估報告。在這些指南和報告裏及時警示和通報有關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重大風險,引導企業規避和防範已經知道的這些風險。二是我們也會和有關的國家商簽投資保護協定,通過法律的形式來保護中國的企業和人員在海外的利益。三是在對外投資的管理方面,我們會根據境外投資的管理辦法,對中國的企業前往戰亂國家、未建交國家或者高風險敏感國家的對外投資實行核准管理。剛才我說的數字我們核准得很少,只有100多件,保留這種核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為我們的同胞和企業的安全負責。此外,我們要求企業作為對外投資的主體,要加強境外投資的風險防範的工作,也會鼓勵企業購買海外的投資保險,一旦發生問題也可以獲得保險的賠償。今後我們會和有關部門繼續通力合作,努力維護我們海外企業的安全利益。謝謝你的問題。
德國世界報記者提問(方堃 攝)
德國世界報記者:
我們知道2016年是對外投資特別積極的一年。2016年的上半年所有的數字,特別是在歐洲,這個數字都是往上去,能不能簡單給我們介紹一下2016年上半年的情況和為什麼投資突然提高得這麼快。謝謝。
張向晨:
謝謝你的問題,我大概聽懂了你的問題,如果有個別的字沒有聽懂,一會兒再問您。我的理解是希望我介紹中國企業對歐洲投資的情況。
我先介紹一下2015年中國企業對歐盟投資的情況。2015年中國對歐盟的投資金額是54.8億美元,同比是下降了,比2014年下降了44%。我們分析原因,主要是由於2015年有部分的中國境外企業地區總部的國家間調整,總部調整以後在流量上受到了影響,但是把這個因素刨除以後,2015年對歐盟投資如果不考慮這個因素,比2013年還是增長了21.1%,這就是我們從結構上進行的分析。今年的前八個月,我們統計中國對歐盟的投資是下降了3.1%。但是我們的經驗是,一般第四季度是對外投資並購交易比較集中的時間,我們相信中國企業對歐盟的投資還是有望回升的。這是我現在掌握的數據。謝謝。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提問(方堃 攝)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我們注意到《統計公報》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涉及到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統計數據都是按照首個投資目的地設定,比如大量的投資集中在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還有開曼群島等國家和地區。請問孟司長,未來統計局是否考慮和商務部、外匯局對這方面的統計這一塊進行制度的設計,比如按照最終目的國來進行。謝謝。
孟慶欣:
謝謝你提出這個問題,感謝你對我們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制度的關注,你這個問題也很專業。我剛才講到從2002年開始我們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制度建立以來,我們一直是按首個投資目的國或者地區原則進行統計的,主要是有兩點考慮:一是官方數據的可比性能不能做到。二是要考慮我們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第一點,官方數據的可比性。目前我們瞭解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都是執行首個投資目的地的統計原則。只有美國還有少數的幾個國家是按最終投資目的地進行統計的。但是他們雖然這麼統計,卻很少對外發佈按照國別和行業分組的詳細數據,這是我說的第一點,便於官方數據的可比。
第二點,我們按首個投資目的地國家或者地區進行統計,可以保證我們對外直接投資總規模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對外直接投資數據統計由商務部進行操作,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部門統計,包括股權投資、收益再投資、債務工具投資等統計內容,涉及到境外企業的會計報表。按首個投資目的地國家或地區進行統計,它的難度係數、工作量相對較小,在我們目前的統計條件下,這樣做可以實現,並且能夠保證數據的及時、準確。如果我們按照最終投資目的地這個原則進行統計,我們就需要對各個層級的境外企業會計報表進行拆分、復核,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做到,雖然數據準確,但是它的時效性不如按照首個投資目的地的原則進行統計。所以從這兩點考慮,2002年建立這項制度以來一直是這麼進行的。
隨著我國對外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剛才張部長已經講到這個問題,2006年起商務部在進行非金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統計過程中,已經將中國企業涉及通過境外企業再投資活動納入了《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制度》進行管理,並且生成了內部的管理記錄,但是這個數據目前僅限於內部工作使用。可以說,按照最終投資目的國進行統計這種方法目前還在嘗試之中,什麼時候能夠發佈,還需要一個過程。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提問(方堃 攝)
鳳凰衛視記者:
請問張部長,我們看到不少的統計說中國的對外投資其實民營是占了比較大的份額,請您分析一下原因。我們也看到說比如為了對外投資的時候防止被審查,很多國有資本是以股權或者某種制度設計以民營資本的面目出去的,請您證實有沒有這樣的情況?第二個問題請問王司長,從去年開始,外管局就把控外流作為一項重點工作,請您介紹一下目前工作的效果怎麼樣?謝謝。
張向晨:
第一個問題,關於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的情況,從我們掌握的數據特別是大家手裏的《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來看,2015年非公經濟占我們對外投資的65.3%,年末的存量非公經濟占到35.6%,具體分析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有以下特點:一是投資的地區分佈比較廣泛,境外企業的數量占80%。二是投資的領域也比較廣泛,投資的並購十分活躍。2015年非公企業境外並購金額占當年境外並購金額的75.6%,在數量和金額上均首次超過了公有經濟的企業。三是投資的影響力不斷加大。大家都知道,大連的萬達、華為技術公司、海航集團、泛海控股、福耀玻璃、萬向集團、三一重工、吉利控股這些都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前100的中國企業,我們認為非公經濟類的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一支重要力量。至於您所說的是不是有的國有企業以民營企業的方式來進行對外投資,應該說從我們對外投資的統計當中,對於投資主體是可以做非常準確的區分的。我們商務部駐海外200多個駐外經商機構會對企業所申報的數據進行核查,這個核查有的是在國外進行,有的在國內進行,應當說我們現在公報的數據是準確的,如果發現有異動的情況,我們也會進行特別的調查。
主持人 襲豔春:
第二個問題,我們知道外匯局每季度都有例行發佈會,不知道王司長現在是不是已經有足夠的數據進行說明。
王春英:
我簡單回應幾句,感謝你的關心和提問。外匯局一直強調支持有能力和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業務。至於您提到的控制問題,我們都是從做好真實和合規性的角度開展工作,堅持對外直接投資購付匯的實需原則,同時不斷加強事中和事後的監測和現場檢查。剛才張向晨同志已經介紹,國家在對外投資政策方面不斷簡政放權,從較多的審批核准轉向登記備案。從外匯管理的角度,主要是加強真實和合規性的要求,並通過銀行把這些政策都傳遞出去。
當然我剛才講到,我們會加強事中和事後以及現場的監督檢查,對於虛假的對外投資行為保持打擊力度。我們工作的目的是促進對外直接投資的健康有序發展。從數據來看,2016年上半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對外直接投資增加1215億美元,同比多增71%。來華直接投資增加744億美元,同比少增44%,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勢頭還是非常快的。對你的問題做上述的答復。謝謝。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方堃 攝)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
從今年開始中國民間投資的增勢上漲得厲害,這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有沒有關係,你們怎麼樣認為呢?
張向晨:
謝謝你的問題。我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尋找國際市場和資源,是企業實現國際化經營採取的通行戰略。究竟在哪兒投資,是由企業根據市場條件來決定的。現在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有一定的吸引中國企業投資的有利條件。當然中國本身也希望擴大民間的投資,也繼續歡迎外資企業到中國來投資興業,我們始終認為中國是一片可以進行投資興業的熱土。至於在具體哪個國家和哪個領域投資,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從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對外投資情況來看,他們看國外投資的機會,有不同的戰略需求,有的是為了獲得技術,有的是為了獲得網路,有的是為了獲得資源。但是無論他們的目的是什麼,都是為了企業轉型升級和獲得更好的發展。所以你說的這個問題,我更願意從一種更全面的角度來看待,把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看成一個大的市場,在這個大市場上,無論是民營還是國有企業,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都能夠找到最好的投資機會。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方堃 攝)
中國日報社記者:
我在《統計公報》裏發現兩組數據,一方面截至去年年底3萬家的境外企業分佈在全球188個國家,另外一方面看到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僅在42個國家開設79家境外分行和57家的附屬機構,請問一下在未來銀行業如何去適應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快速發展,服務於中國企業。謝謝。
王春英:
謝謝你的觀察。比較兩組數據,確實很容易得出這樣的問題,就是銀行業如何適應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的需要。但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看,首先,中國銀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還是很快的,一方面中國銀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機構數量增長較快,以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商業銀行為例,2015年末,這五家國有商業銀行設立境外分行和附屬機構合計136家,較2007年底增長1.6倍。同期全部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數是3.08萬家,較2007年增長接近兩倍,銀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機構數量增長還是比較快的。存量上,銀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存量增長也比較快,統計顯示2015年末,中國銀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是971億美元,較2007年增長7.6倍。同期非金融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是9329億美元,較2007年增長8.2倍。因此,中國銀行業對外業務拓展在機構數量和資產存量增長方面,都與中國境外企業的總體發展基本一致。
從金融業對“走出去”企業的服務來看,銀行業的金融屬性和非金融企業存在較大差異。“走出去”步伐有自身特點。一方面,各國對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的管理比較嚴格,這跟金融屬性有關,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銀行業是一個國家金融體系運行中最重要的信用仲介,銀行業如果出現風險會有比較強的傳染效應,而且傳染的速度比較快,影響面比較廣,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也比較大。各國在審批和管理方面都是比較嚴格的。因此從市場准入的角度來說,相對金融業會比一般企業嚴格。另一方面,金融業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為實體經濟提供信貸等相關金融服務,實體企業“走出去”併發展壯大,為銀行業跟進投資、提供進一步的便捷和多樣化的服務創造了更大的需求,所以商業銀行作為自負盈虧的企業,尤其當前的國有商業銀行都是上市公司,它在境外是否開設分支機構,要根據市場需求、自身經營策略以及成本收益等原則來考慮。從全球範圍看,除了極少數老牌國際知名大銀行的分行和附屬機構在全球的分佈範圍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絕大部分國際知名銀行只在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開業。
張向晨:
首先王春英司長的觀點我都贊成,我補充兩點情況。中國企業“走出去”最早是從勞務輸出到工程承包,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對外投資,從工程承包商向投資商、運營商轉變。從發展的過程可以看出,金融企業的跟進是有一個過程的,不可能完全同步。另外,中國的銀行要在外國建分支機構是要經過審批的,審批過程各國都有自己的要求,我們當然應該尊重。有些對我們銀行的審批時間過長,條件過於苛刻,這種情況是存在的。我們將通過雙邊的經貿聯委會機制加強交涉的力度,督促有關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對中國的銀行建立分支機構提供便利。謝謝。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提問(方堃 攝)
香港大公文彙集團記者:
想請問張代表,剛剛您在介紹中也提到,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並購非常活躍,今年的趨勢可以用火爆來形容。想問一下您對這兩年中國對外投資並購有哪些特點跟我們分享一下,您怎麼看待中國企業非常踴躍地對外投資並購行為?謝謝。
張向晨:
謝謝你的問題。確實2015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並購增長速度很快,規模擴大得也很多。剛才提到的數字,2015年中國企業共實施海外並購專案579起,涉及實際交易金額544.4億美元,今年前八個月,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延續了快速增長的勢頭,並購專案486個,涉及到67個國家和地區的16大行業,實際交易金額617億美元,也就是說,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的並購金額。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特點,我們也做了分析,目的是看這種火爆的現象是不是正常。我們的結論是,這種情況基本正常。
第一,並購主體多是國內相關行業的主導企業。如果大型並購的實施企業名不見經傳,可能屬於異常現象,如果石油的並購是由石油行業領軍的企業實施的,電力的也一樣,IT的也一樣,這些領軍的企業在資金、技術開發、人才儲備、跨國管理能力方面已具備開展跨國並購的實力和條件,就說明這大體是正常的。
第二,中國企業主動發起的大型並購專案增多。我們有一個統計,2013年到2015年5億美元以上大型並購有81起,從數量和金額方面貢獻的比較多。
第三,並購涉及的領域日益多元化。如果並購的領域非常單一,說明有不正常的現象,但我們瞭解的情況是,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涉及的領域中,資訊技術、製造業這兩個領域的並購實際上已經超過了資源和礦產類。當然也有一些新的增長點,像消費類和文化娛樂產業也是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中新的增長點。
第四,非國有企業境外並購的步伐加快。過去五年,中國非國有企業在境外並購數量的比重已經過半,2015年非國有企業境外並購的金額占當年境外並購總額的75.6%,在數量上、金額上都超過了國有企業,為什麼非公企業有這麼強的並購意願,剛才已經解釋過。
第五,並購融資的模式也更多地向利用境外融資的方向發展。我們統計,近五年來境外融資額占境外並購交易額的比重平均達到了35%。我們認為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並購有助於獲得設計、研發、行銷、服務這些高端的生產要素,來提高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產業鏈、物流鏈中的地位。通過境外並購,可以幫助被並購企業擺脫困境,也為所在國或者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總的來說是正常的。
我也想說,在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數量規模迅速擴大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部分企業開展境外並購存在盲目性。我們看到一些企業對於在境外並購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基礎工作研判不足,有的對並購專案沒有進行充分的論證,急於做大做強,還有一些跟風炫耀的非理性因素驅動。這種草率的境外並購是有問題的,會導致成功率比較低,並購後企業後續發展有一定的隱患。第二個問題是,少數企業境外並購面臨著高債務的財務風險。有些企業在境外並購大量依靠銀行貸款或者投資基金,一些企業的貸款投入比例過高,承擔高杠杆風險。第三個問題不是我們企業的問題,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的時候遇到國外安全審查的干擾,屢屢被否決,想並購而不能並購的情況也存在,增加了企業海外並購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和境外並購的風險提示。謝謝。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提問(方堃 攝)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
今年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超過同期的吸收外資規模,實現淨輸出,這是首次出現的情況嗎?
張向晨:
是的。剛才我們在發佈的時候已經說了,中國2015年對外投資的金額是1456.7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是1356億美元,這兩個數字相差100多億美元,從統計上來說,從2015年中國正式成為資本的對外輸出國。謝謝。
主持人 襲豔春:
時間關係,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感謝三位發佈人,也謝謝大家。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