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详情

京津冀協同發展3周年 成效有哪些

2017年02月21日 10:01:35  來源:新華網

為人口經濟密集地區發展探索一條新路

——訪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徐紹史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刻闡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

3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哪些成效?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進展如何?今年的工作重點是什麼?記者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徐紹史。

實現協同發展良好開局

3年,1090多天,在歷史長河裏,只是一瞬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3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實地探訪3省市後感受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歷史性工程,在這“一瞬間”已經實現良好開局,古老的京畿重地悄然發生著深刻變革……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 攝

問: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3年來取得了什麼成效?

答: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其意義在於,為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如何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探索一條新路,推動形成大的世界級城市群,提高城市群發展的品質效益,並帶動整個環渤海地區發展。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2014年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各項工作不斷取得積極成效。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協同發展規劃體系基本建立。2015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圍繞落實規劃綱要,印發實施京津冀“十三五”規劃,編制完成京津冀空間規劃,出臺實施交通、生態、產業、科技等12個專項規劃,基本構建起目標一致、層次明確、互相銜接的規劃體系。

第二,抓住主要矛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規劃建設,出臺實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相關政策意見,穩步推進一批條件成熟的區域性批發市場、一般性製造業企業、學校、醫院等有序向外疏解轉移。

第三,聚焦重點領域,交通、生態、產業率先突破取得重要進展。京張、京霸鐵路等重大軌道交通專案加快建設,一批“斷頭路”和“瓶頸路”打通擴容。建立健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引灤入津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引黃入冀補澱等重大工程加快實施,2016年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約33%。現代汽車滄州第四工廠等重大專案建成投產。

第四,強化改革創新,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構建。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加快建設,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成立並有序運轉,產業轉移對接企業稅收收入分享辦法出臺實施,京津冀手機漫遊費和長途費取消,一批重大改革舉措穩步落地,探索積累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第五,補齊發展短板,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取得新突破。促進教育醫療資源合理分佈和合作共建,啟動了區域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用試點,燕達醫院率先實現與北京基本醫療保險互聯互通,京冀基礎教育教師互派培養專案大力實施,區域旅遊一體化格局逐步建立,京冀共同做好冬奧會籌備工作,建立了京津兩市對口幫扶張承環京津相關地區工作機制。

3年來,三省市逐步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勢,正朝著協同發展的目標邁進,實現了協同發展良好開局,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抓好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

3年,1090多天,在歷史長河裏,只是一瞬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3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實地探訪3省市後感受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歷史性工程,在這“一瞬間”已經實現良好開局,古老的京畿重地悄然發生著深刻變革……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核心,目前進展如何?

答: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環節和“牛鼻子”。北京人口過度膨脹,交通日益擁堵,房價持續高漲,資源環境承載力嚴重不足,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過多的非首都功能,再按老路走下去必然“山窮水盡”。因此,京津冀協同發展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任務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集中疏解與分散疏解相結合、嚴控增量與疏解存量相結合、統籌謀劃與分類施策相結合,重點疏解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部分第三產業,部分教育、醫療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

第一,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目前,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完成,行政辦公啟動區一期工程全面實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景觀提升工程加快建設。

第二,研究制定相關疏解政策意見。控增量、疏存量相關政策意見出臺實施,北京市出臺疏解非首都功能產業稅收支持政策和轉移支付引導政策,對非居民用氣、用熱、用水、用電實行分區域價格政策,嚴格落實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自2014年實施以來不予辦理的相關業務達1.64萬件。

第三,先行啟動一批疏解示範專案。3年來,累計調整疏解動物園、大紅門、天意等批發市場商戶370餘家,清理淘汰一般性製造業企業1300餘家,北京城市學院、建築大學、工商大學已累計向五環外的新校區疏解學生1.6萬人,北京天壇醫院豐臺新院址、同仁醫院亦莊院區二期擴建、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昌平院區加快建設。

功能疏解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人口上,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72.9萬人,同比增加2.4萬人,增量同比減少16.5萬人,增速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其中城六區常住人口實現由升到降的拐點,比2015年下降3%。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牽涉的利益主體非常多,要有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統籌協調,著力推進重大功能承接平臺規劃建設,發揮疏解政策和示範專案的支撐帶動作用,先易後難,穩紮穩打,積極穩妥有序推進。

5大工作重點確保實現近期目標

問:規劃綱要提出到2017年實現近期目標,請問今年的工作重點有哪些?

答:第一,穩妥有序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協調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2017年底前北京市級各大機關及部分市屬行政部門率先啟動搬遷。繼續謀劃推動一批條件成熟的區域性批發市場、一般性製造業企業、學校、醫院等向外疏解轉移。統籌做好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周邊地區規劃建設管理。

第二,推動重點領域重大專案建設和重要事項落地。加快北京新機場、京津風沙源治理、首鋼京唐二期等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專案建設,建成一批環首都國家森林公園,淘汰關停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業,完成化解過剩產能和環境治理年度目標任務。

第三,深化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深入推進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進一步發揮中關村、天津自貿區等先行先試平臺輻射帶動作用,探索區域統一的金融投資、產權交易、創業就業等政策,帶動協同發展不斷深化拓展。

第四,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用。促進教育資源共用和醫療衛生聯動協作,建立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推動社會保險順暢銜接,提升公共文化水準,加快環京津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步伐。

第五,進一步完善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機制。發揮三省市主體責任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抓好協同發展全局性重點工作落實,及時向社會發佈協同發展重要工作進展和成效,推進形成協同發展正能量。

領導小組辦公室將與有關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在工作中進一步找准著力點,扎實做好2017年協同發展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抓住新機遇 打造新格局

--京津冀三地負責人談協同發展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場重大的深刻變革,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是一次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大考。3年來,這一重大戰略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並取得了積極成效。

就如何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抓住這一戰略機遇,解決發展面臨的挑戰,進一步優化國家發展區域佈局、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北京市市長蔡奇、天津市市委書記李鴻忠、河北省省委書記趙克志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併發表了意見。

蔡奇:年底有望北京四大市級機關率先啟動搬遷

上圖:平寶線天津薊縣和北京平穀區交界處的道路整修完畢,一輛轎車從天津駛向北京平穀區(2015年7月24日攝);下圖:一輛汽車經過平寶線天津薊縣和北京平穀區交界處的限寬路障(2014年4月2日攝)。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三省市交界處的“斷頭路”和限高、限寬的“限行路”正逐漸被疏通。 3年,1090多天,在歷史長河裏,只是一瞬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3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實地探訪3省市後感受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歷史性工程,在這“一瞬間”已經實現良好開局,古老的京畿重地悄然發生著深刻變革……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 攝

北京市市長蔡奇表示,北京這些年的變化非常巨大發展也很快,各方面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但確實也面臨著很多令人揪心的問題,像人口過多、大氣污染、房價高漲、交通擁堵,還有垃圾、污水的治理任務也很艱巨。

“解決這些問題,僅僅局限於北京自身的範圍是不夠的,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因此,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破解首都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治本之策。”蔡奇說。

蔡奇說,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工作導向,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為目標方向,把疏解與提升有機結合起來,在疏解功能中謀發展。

如何理解疏解非首都功能?蔡奇一連用了“七個就是”來闡釋。“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調結構、轉方式,就是騰籠換鳥,就是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就是改善人居環境,就是緩解人口資源環境的突出矛盾,就是更好地履行作為國家首都的職責。”

他表示,要緊緊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主要矛盾,並處理好疏解與提升、疏解與整治、疏解與承接等關係,努力在疏解中實現更好發展。

3年來,北京制定實施並修訂完善了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全市禁限比例達到55%,城六區達到79%。優先重點疏解四類非首都功能,累計退出一般性製造業企業1341家,調整疏解350家商品交易市場。

目前,北京正在全面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從2017年至2020年,全市年均減少存量30平方公里,這將對新增用地和新增產業,形成更加嚴格的約束。今年將疏解退出500家一般性製造型企業,清理整治“散亂汙”企業2570家。繼續加大力度疏解批發市場,疏解提升市場120個,完成動物園地區、大紅門地區、天意、永外城等批發市場的撤並升級和外遷,基本完成官園、萬通、雅寶路地區等批發市場的調整疏解和升級改造,疏解提升物流中心38個。

北京作為首都,長期以來聚集了大量的資源,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相當突出。以北京中心六個城區為例,以全市8%的面積集聚了全市近60%的常住人口,集聚了全市近72%的就業人口。

蔡奇說,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效,最終要集中體現在人口的調減上,北京的人口已經接近“天花板”。必須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實現人隨功能走。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量和中心城區的常住人口實現雙下降的歷史性拐點。

蔡奇表示,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標誌性工作。目前正在推進的城市副中心建設,安排350項重大工程專案,已有106個專案開工建設。

他說,今年年底,有望四大市級機關和相關市屬行政部門率先啟動搬遷。

李鴻忠:把改革開放先行區擺到第一位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天津確定了“一基地三區”的定位: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和改革開放先行區。

天津市市委書記李鴻忠說,我們把改革開放先行區擺到第一位。這實際上是強調把思想理念解放開放、體制機制改革放到第一位,首要的是加大改革力度。

李鴻忠說,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還要使三地在經濟發展、生態保護、交通、公共服務等方面實現一體化,目的是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增長極,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打造一個典範和模式,這必然涉及到重構的問題。

“在處理與北京、河北關係的時候,強調天津要為北京服務,接受北京輻射,以北京為中心,扮好天津的角色,以重構的理念來推進工作。”李鴻忠說。

他說,今後京津冀地區要實現一體化,不可能完全按照現有的行政管理、社會管理模式來運行,必須有取有舍,進行重構性改革,大力度推進行政手段創新、行政功能改革,破除影響市場一體化的各種壁壘。

——增強“雙動力”。一方面發揮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抓好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另一方面加快體制機制創新。

李鴻忠表示,天津武清區和北京通州區、河北廊坊市“通武廊”地區,可以稱為小京津冀,可以把一些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一體化改革放在這個地區來試驗,成熟了再在整個京津冀地區推廣。

——擴大“雙開放”。要在京津冀區域內實現全開放。同時還要大力推進京津冀地區與全國大格局的協同開放,同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加強交流合作,不斷提升開放的層次和水準。“比如關於京津兩地汽車牌照的問題,正在研究天津如何先行一步,擴大開放力度。”李鴻忠說。

——堅守“雙底線”。做好民生保障,推動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精准化,更好地服務群眾,讓群眾受益。堅持“綠色決定生死”理念。“現在早已不是單純依靠資源能源消耗推動經濟迅猛增長的年代了,必須以綠色發展為底色,走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雙贏之路。”李鴻忠說。

——以改革為動力。“我們把改革開放先行區擺在最前面,堅持改革開放先行,引導帶動金融、航運、先進製造業發展。”李鴻忠說。

京津冀地區是目前大氣污染治理任務最重的地區,又是資源明顯超載的地區。李鴻忠說,京津冀三地正在協調解決潘大水庫的水質問題,清理網箱、淨化水源。但這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嚴格的生態補償機制。

他表示,天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不能只想著得到什麼,還要拿出什麼,需要我們承接的就承接,需要我們拿出的就拿出。

他介紹,3年來,天津累計引進京冀專案4800多個,投資5200多億元,占全市實際利用內資的40%以上。

趙克志: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河北省省委書記趙克志表示,河北最大的優勢是毗鄰京津,最大的機遇是協同發展。3年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推動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交通一體化方面,打通了12“斷頭路”“瓶頸路”,共計1400餘公里,津保城際、張唐鐵路等建成通車,京張、石濟、京沈高鐵等建設加快推進,機場、港口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有力促進了京津冀交通互聯互通。

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加強與京津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和生態共建共管共用,加快實施地下水超采治理、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建設、白洋澱和衡水湖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2016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了35.2%。

產業一體化方面,積極承接京津先進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現代商貿物流等產業轉移,3年來共引進京津專案12716個,以北京現代汽車滄州工廠為標誌的一批大專案、好專案落戶河北。

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方面,與京津共建了科技產業園區55個、產業技術聯盟65家、各類眾創空間200餘家,引進京津高新技術企業1300家。

公共服務合作方面,三地實現了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職稱評審證書和部分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全省260多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京津醫療衛生合作專案達400餘個。北京、天津對口幫扶河北21個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同志親自到張家口、承德對接推動。

趙克志表示,推動協同發展,需要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與加快補齊河北發展短板結合起來。京津冀區域中,河北發展是明顯短板,也是發展的潛力所在。只有加快縮小河北與京津發展水準的落差,才能有效促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實現區域生產力佈局優化調整,形成我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帶、新的增長極。

河北將著力抓好三個重要戰略支點。一是著力做好集中承載地規劃建設,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佈局,積極打造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二是著力推進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創新與北京共建共用模式,積極打造京冀合作發展共同體。三是著力搞好戰略承接平臺建設,全面提升曹妃甸區、渤海新區、正定新區、冀南新區、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等重點平臺功能。

趙克志說,今後有兩個突出問題需要解決好。一是繼續解放思想,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以更大的力度抓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先行先試,逐步縮小與京津的政策梯度差。二是優化營商環境,努力把河北打造成聚集優秀人才、先進要素、優勢產業的高地,吸引更多的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轉化孵化。

 

“協同發展,重頭戲還在後面”

--千年古城滄州逐夢記

“以前想為家鄉效力卻沒有地方,現在終於如願了。”在保定求學、天津等地工作12年後,34歲的喬婷婷兩年前回到面朝大海的家鄉——河北滄州,成為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裏一家北京藥企招聘的第一名當地員工。

東臨渤海、北靠京津的滄州是座古城,於北魏年間即西元517年設立,迄今恰好1500年,宋遼時期曾是邊關,也是《水滸傳》中林沖發配的邊疆之地。

京籍藥企開始落戶,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投產,北京批發商戶開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潮下,不僅“喬婷婷”的命運發生著改變,以“鎮海吼”鐵獅子為城市“圖騰”的千年古城滄州,也正悄然發生蛻變,成為一片熱土。

千億醫藥產業夢:“價值往往是以公斤甚至以克計”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渤海新區一片鹽鹼灘上,一輛輛大型施工機械車輛往來穿梭,一些廠房拔地而起,占地約14平方公里的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已初具雛形。

在滄州,說京津冀協同發展,人們言必提“生物醫藥產業園”。這個由北京上百家藥企投票“投”出來的園區專案,因為具有規模效應和實行異地延伸監管格外引人注目——紮堆落戶的京籍藥企達到50多家,已有10多家開工建設,2家進入試生產。

事情回到2年多前——根據北京制定的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化學原料藥製造須在2017年年底前全部退出北京。

2014 年秋,北京市經信委牽頭組織了一場遴選會:從 5 家候選開發區中選出 3家“打擂臺”,讓企業投票決定轉移地,期間第三方公司全程評估,滄州最終勝出……

“北京200 多家主要藥企分佈在不同區縣。‘打擂臺’前,我們一家家登門拜訪,遞材料,介紹新區情況,包括已有的化工基礎、工業氣體供應和危險廢物處理能力,以及毗鄰黃驊港等優勢。”渤海新區從事招商工作的沈玉堃,至今清晰記得那個夏天,“最熱的一個月,我和 40 多個同事2人一組,一一拜訪,幾乎跑遍了。”

“打擂臺”不易,想要“迎娶”也不易——在我國,醫藥行業實行屬地管理,藥企必須在註冊地生產、接受監管,跨地域生產必須重新進行藥品註冊。

經國家食藥監總局同意,生物醫藥產業園在全國首開異地延伸監管的先河:入駐的北京藥企依然保持北京身份,由北京食藥監部門實施許可和認證並負責日常監管。簡單說,就是滄州生產“北京藥”。

“以前這裏的傳統化工產品動不動幾萬噸、幾十萬噸,附加值低。現在生物醫藥的價值往往是以公斤甚至以克計,不單是附加值高而且排放低。”沈玉堃說。

聚集效應正在產生。作為河北省承接北京醫藥產業轉移的唯一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還吸引了天津等地藥企,企業總數超過60家,總投資200多億元。

生物醫藥產業園的落戶,讓滄州人有了新的夢想。

“爭取今年上半年再開工10家。”滄州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棟說,“希望到2020年,這裏承接北京藥企達到100家,完成投資500億元,產值1000億元。”

“以前,滄州是石油化工城,現在要打造汽車城、生物醫藥城、核能產業城、生態文化城。”滄州市委書記楊慧說。

滿滿的“獲得感”:“離家近,真挺好的”

緊鄰生物醫藥園區,一條雙向六車道的主幹道筆直延伸到渤海灣——這就是近年由“化工大道”改名的“北京大道”。道路兩旁,有的園區正在建設,有的已經豎起圍板。

“小時候經常來這,那時還是一片鹽鹼地。2015年3月來面試,沒想到還迷了路。” 憶往事,已是北京朗依制藥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人力經理的喬婷婷不好意思地笑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企業多了,回來的人也多了……”

“多”的企業中,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無疑是一顆明星。

滄州城東南,幾座巨大灰色廠房佇立——這就是北京現代滄州工廠。車身焊接車間裏,299 個黃色機器人揮舞靈活的機械手臂,搬運、焊接、碼件,動作一氣呵成……

3個月完成上百個審批手續,18個月竣工投產……

“滄州工廠創造了世界同類汽車工廠建設的最快速度,也就是‘滄州速度’。”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廠長李斌說,“真的要感謝河北省和滄州市,感謝有關部門。一年多建設期內,僅政府協助召開的兩地協調會就有 55次。”

汽車產業帶動性極強。在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帶動下,一批汽車配件企業也紛紛聚集——無論是材料,還是口頭介紹,當地幹部都信心滿滿:滄州工廠將直接帶動整車以及零部件產業就業人數超 6000人,加上2015年實現整車下線的北汽集團華北(黃驊)汽車產業基地,滄州汽車工業產值未來有望達到1000億元。

又一個千億元夢想!

“未來滄州作為一個現代化汽車生產基地,將成為對人才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滄州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的副調研員蘭丕祿說。

資料顯示:滄州共有與北京合作的專案560個,總投資2660億元;和滄州建立合作關係的中央企業達36家,合作專案118個,總投資3644億元……

“我們與北京合作專案的數量和投資額,年均遞增28%以上。”滄州市工信局副局長韓桂琴說。

京津冀協同發展,讓老滄州人和新滄州人都有了滿滿的“獲得感”。

“離家近,真挺好的。生活成本比天津低多了,父母能幫我照顧兩個孩子,我也可以照顧父母。”喬婷婷說。

35 歲的北京小夥肖紅印是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總務科的科員,在滄州工作已有一年多時間。

“這是北京現代首次在京外建工廠,是提升個人能力的難得機會,所以我主動報了名。”他說,“現代分工很細,如果留在北京,只能從事一兩項工作,而在滄州,許多工作是以前在北京幾年都沒接觸過的,對個人鍛煉很大。”

肖紅印看好滄州未來,已舉家搬遷滄州,買了房,兩個女兒還在滄州上了小學。

夢夢相連:“我做的是長線專案,一定會心想事成”

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兩位土生土長的滄州人感觸頗深:一位是年逾7旬的滄州東塑集團董事長、滄州東塑明珠商貿城負責人於桂亭;一位是全國人大代表、滄州市中心醫院院長溫秀玲。

於桂亭是全國最早將塑膠涼鞋賣到美國的人之一,也是上市公司滄州明珠的掌門人。他把京津冀協同發展稱作“千載難逢的機遇”。為此,他創辦的明珠商貿城一期“騰出”15萬平方米面積承接北京批發商,北京商戶享有 20 年優先租賃權,前兩年免租金,第一年免物業費……

“不僅要讓‘閨女’嫁過來,還要讓‘閨女’嫁得好,讓她們能紮下根,開枝散葉。”兩年來,於桂亭自己接待從北京來滄州考察的商戶超過3萬人次,有2000多戶簽約入駐商貿城。

“我現在每年補貼1個億,起碼5年!沒有足夠的錢補貼,市場是做不起來的。”老人站起來,用一口滄州話說,“國家夢、企業夢、個人夢,夢夢相連,我做的是長線專案,一定會心想事成。”

談起京津冀協同發展,溫秀玲脫口而出4個字:“非常滿意!”

原來,近年來尤其是協同發展3年來,滄州市中心醫院進一步加大了和301醫院等北京大醫院的合作,不僅請來了北京的著名醫生,而且本院醫生的醫術也提高了,“我們這甚至有不少從北京來看病的患者,因為交通方便,費用低廉。”

協同發展,交通需先行。京滬高速和京滬高鐵,穿滄州城而過。

“坐高鐵從滄州到北京只要50多分鐘,有時候我們上午到北京辦點事,下午就回來了。等北京新機場建成後,從滄州走高速1小時就可以到達,坐飛機也更方便了。”滄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麗說。

京滬高速滄州至千童段2016年6月通車,中捷通用機場已開工建設,石(石家莊)衡(衡水)滄(滄州)港(黃驊港)的城際鐵路列入《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伴隨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未來的滄州城將更加四通八達。

對未來,人們充滿期待。

“前年剛來這裏,很有漂泊感,現在越來越有家的感覺。聽說很快將有公車從渤海新區開往滄州高鐵站,那就更方便了。”生物醫藥產業園內,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工程師賈麗榮說。

“去年10月18日量產,不到3個月生產了4萬多輛車。”李斌廠長有了新計畫,“今年我們將增加2個新產品,一款兩廂車,一款SUV。”

“協同發展要想成果豐碩,一定要找准定位,超前謀劃,精准對接。”伴隨一系列新專案、新產業即將落地,張國棟對未來更是看好,“協同發展,重頭戲還在後面。”

 

“山”到“海”的跨越

——“海上首鋼”10年新生記

十年砥礪,山海作證。

從北京城西的石景山,到渤海之濱的曹妃甸,10年櫛風沐雨,百年首鋼實現了一次鳳凰涅槃式的新生。

當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後,首鋼成為這一歷史性戰略的先行者。京冀協同共建曹妃甸,十年磨一劍的首鋼,再次吸引了人們關注的目光。

搬遷

這是首鋼十餘萬職工難忘的日子——

2010年12月28日,首鋼北京石景山廠區涉鋼系統全面停產。

依據活動設計方案,當公司領導宣佈停產口令時,全體職工要喊一句響亮的口號:今日離別舊家園,明天開創新天地。然而卻沒有,沒有人能喊出這個口號,取而代之的是職工們依依不捨的目光,和眼角難止的淚水。

舊業難棄!

首鋼的搬遷,是中國鋼鐵史上最大的一次工業遷徙。從繁華大都市轉移到200多公里外的不毛之地,一切從零開始,無論是首鋼,還是首鋼人,期間的艱辛,是局外人體會不到的。

“當通往曹妃甸的大巴即將開動時,車窗外的孩子看著我,車窗內的我看著孩子,直到我們彼此看不見。”一位首鋼職工這樣寫道。

新舊交替,去留之間,有過彷徨,有過猶豫,最終還是選擇了奔赴。

200多公里之外的曹妃甸小島,有一個新的戰場等待去開闢。

蝶變

從曹妃甸大陸零公里向深海推進11公里,曾經的汪洋大海現在是一座龐大的鋼鐵之城。從2007年破土動工到現在,僅僅過了10年時間,矗立起首鋼人的新家園——首鋼京唐公司。

2008年,剛剛成為首鋼人3年的董兵面臨著人生中一個重大選擇:留在北京還是去曹妃甸。北京是她從小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而曹妃甸那個地方遙遠而陌生。“我一度很猶豫,朋友們堅決勸我不要去,我說考慮考慮。”

最後董兵還是選擇了去曹妃甸。原因是“捨不得離開首鋼”。8年過去了,董兵認為她這道單選題做對了。她和首鋼一樣,迸發出更大的活力。

“首鋼大搬遷,並不是被動地撤退,而是一次華麗的轉身,這是一次最徹底的脫胎換骨。”首鋼京唐公司黨委副書記王相禹說。

老首鋼的主打產品為線材和長材,即低端的螺紋鋼、盤條鋼,被形象地戲稱為“麵條+褲腰帶”。“僅僅是地理上的搬遷毫無意義,新鋼廠就要瞄準世界一流鋼鐵企業,生產首屈一指的鋼!”首鋼京唐公司紀委書記邵文策說。

走進首鋼京唐公司產品展覽廳,汽車板材、家電板材、食品包裝板材等部分樣品琳琅滿目。“到今天為止,京唐公司的全部產品均為高檔鋼材。名牌汽車的車身、海爾冰箱的外殼、西氣東輸的管道、知名品牌飲料的易開罐,都是首鋼京唐的拳頭產品。像用於高端包裝的鍍錫板,實現了只有0.14毫米國內厚度最薄規格。”首鋼京唐公司總工程師朱國森說,這只是首鋼邁出的第一步。

2016年,首鋼京唐公司主要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迅速提高,其中,家電板、車輪鋼行業排名第一;高強鋼行業排名第二;汽車板行業排名第五。

按照迴圈經濟理念建設的首鋼京唐公司,成為中國新一代可迴圈鋼鐵製造流程的示範,被業界譽為中國鋼鐵的“夢工廠”。

典範

“首鋼一期造地大約12平方公里,需要的沙子可以使1000個標準足球場增高9米。我們來的時候,這裏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罕見人煙。所以說首鋼是曹妃甸開發的先行者,一點都不誇張。”王相禹說。

作為入駐曹妃甸第一個龍頭企業,首鋼的搬遷,極大地促進了曹妃甸礦石港、原油港、煤炭港等港口群的建設。它像一條項鏈,串起了千萬噸精品鋼、千萬噸煉油、千萬噸乙烯、千萬噸原油儲備,以及超大型造船等相關重化工產業競相向曹妃甸集聚配套。

2015年8月,京唐鋼鐵專案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後,京唐首鋼將成為國內單體年生產能力最大的鋼廠。

滄海桑田,十年巨變。

首鋼的搬遷已超越了搬遷的本身。今天回過頭去看,首鋼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示範引領作用,正在逐漸凸顯出來。

2014年12月,首鋼總公司設立首鋼基金,引入了北京友誼醫院、婦產醫院等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到曹妃甸,支持了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的建設,積極推進京冀優質教育資源的共用與合作。

2015年1月,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首鋼占67%的股份,負責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及其先行啟動區投資、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承載著配合兩省市政府落實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產業轉移的使命。

未來

每個週五下午,100多輛大巴從曹妃甸的首鋼京唐大門口出發,浩浩蕩蕩地駛向北京。大巴裏的乘客,是數千名北京籍的首鋼人。

首鋼京唐公司目前有職工8000人,近半數是北京籍。其中,除了多數候鳥式地往返於北京、曹妃甸外,有1000多人已經在曹妃甸買房定居,有的小夥子娶了當地的媳婦。

搬遷10年,曹妃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荒無人煙到商場、超市、電影院、商品房拔地而起,越來越有城市的味道。

儘管今日的曹妃甸和10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但首鋼職工王正新目前並沒有在此買房定居的打算。“涉及很多問題,比如孩子上學問題、就醫問題,曹妃甸的教育和醫療配套現在有了很大的起色,但畢竟和北京不能比,況且現在還有許多政策上的限制。”

這也是不少北京籍的首鋼人的想法,也是諸多北京外遷企業面臨的後顧之憂。

對於北京籍的首鋼京唐職工來說,體會最深刻的非交通莫屬。乘大巴往返面臨很多潛在的問題,譬如安全,譬如堵車、晚點等。

“隨著交通的發展,很多問題會緩解。明年唐曹鐵路會開通,2020年京唐城際高鐵也會通車。同時,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我相信曹妃甸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城市設施會越來越齊全,公共服務會越來越完善,入駐企業會越來越多,相關政策也會越來越協同,到時候北京和曹妃甸可能會實現深度‘同城化’,企業和部分職工的後顧之憂會逐步得到解決。”王相禹說。

百年前北京往西100多公里的龍關山上發現鐵礦石,才有了建在石景山的首鋼;為了支持北京市的發展,10年前首鋼搬遷到河北;如今,冬奧組委會已入駐位於首鋼老廠區的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首鋼正為即將於北京和張家口召開的冬奧會作貢獻。

首鋼董事長靳偉感歎道,一個企業伴隨著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發展,歷史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未來首鋼的命運依然與京津冀發展息息相關。

 

歷史性工程 歷史性一步

——京津冀協同發展3周年實地探訪記

2月18日,幾名行人從北京城市副中心工地旁走過。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全面施工,部分建築實現結構封頂。 3年,1090多天,在歷史長河裏,只是一瞬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3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實地探訪3省市後感受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歷史性工程,在這“一瞬間”已經實現良好開局,古老的京畿重地悄然發生著深刻變革……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開欄的話:

茫茫九派流中國,縱橫當有淩雲筆。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刻闡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三年來,從頂層設計到全面實施,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歷史性工程積極推進,開局良好。

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三周年前夕,新華社記者深入走訪京津冀三地政府、園區、企業、村莊,對話各級官員、權威專家、企業家、群眾。從今天起開設“京津冀協同發展調研行”專欄,連續播發系列通訊、訪談、評論等,全方位反映這三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展成就和經驗啟示,展望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實施的壯麗圖景。

3年,1090多天,在歷史長河裏,只是一瞬間。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3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實地探訪3省市後感受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歷史性工程,在這“一瞬間”已經實現良好開局,古老的京畿重地悄然發生著深刻變革……

瀕臨渤海,背靠太嶽,攜攬“三北”——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部署和直接指揮下,京津冀三地猶如一支聯合艦隊,正揚帆破浪,向著協同發展的光明未來奮進……

“五了歌”到“其勢已成,其時已至”

——藍圖繪就,立柱架梁,京津冀協同發展3年,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協同發展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滄州,東臨渤海,北靠京津。2017年,恰逢建州1500年。走進古老的滄州,一幕幕場景令人難忘。

機器人在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焊接車間生產線上工作(2016年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299個機器人!北京現代滄州工廠車身焊接車間內,自動化程度極高的生產線將一輛輛汽車成功組裝……

——滄州西站旁,明珠商貿城內,來自北京的數百戶商戶“安營紮寨”,有些把家都搬了過來……

——渤海灣畔,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內,簽約的50多家北京藥企已有十多家開工建設,2家試生產……

“汽車下線了,藥品出廠了,商戶贏利了,大學招生了,北京大醫院的醫生掛牌了……”滄州市委書記楊慧用5個“了”字,形象地說出了這座古城的新變化。

融合促發展,協同現活力。滄州的變化,只是京津冀協同發展3年的一個縮影。

作為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和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三地面積達21.6萬平方公里,生活著1億多人。實現京津冀一體化,推動首都經濟圈乃至環渤海發展,長期以來,是人們的一個夢想。

然而毋庸諱言,京津冀地區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北京聚集過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問題突出;京津兩極過於“肥胖”,周邊中小城市過於“瘦弱”,區域發展差距懸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做出了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

3年來,在黨中央領導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直接部署下,繪製藍圖,立柱架梁,一幅波瀾壯闊的協同發展“大棋局”在幽燕大地展開。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

2015年12月28日,津保鐵路開通。一年後——2017年1月列車運行圖調整,保定東站日乘車人數突破1萬人次大關。

“從保定往東北方向,到天津、秦皇島等地不用再繞行北京。”在鐵路系統工作20多年的高強站長說,“保定已經成了一個小小的交通樞紐,京津保則形成了黃金交通三角。”

津保鐵路,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的一例。

3年來,一體化交通網絡加速構建——計畫新建24條城際鐵路的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獲得批復,京津城際延長線、津保鐵路、張唐鐵路建成通車,京沈、京霸、石濟、呼張高鐵加快建設,京張、大張鐵路全線開工,京濱、京唐城際已核准……

公路方面,京臺高速天津段、北京段和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廊坊段、京秦高速天津段建成通車,京開高速拓寬工程、太行山高速等加快推進,一批高速公路“斷頭路”、國省幹道“瓶頸路段”正在打通或擴容。

航空方面,北京新機場主航站樓主體結構封頂,飛行區工程全面開工;河北機場集團公司納入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管理,京津冀機場一體化運營管理機制初步形成……

產業協同,是最大的協同。

從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新樂的三元河北工業園到廊坊京冀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示範區,河北省工信廳廳長龔曉峰的一張PPT地圖上,清晰可見分佈在全省10多個地市的10多個園區、基地、企業,或已奠基開工,或已投產……

亦莊—永清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關村海澱園秦皇島分園……伴隨一批協同創新平臺加快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正在形成。迄今,中關村企業已在津冀兩地設立分公司1903家、子公司1426家;2016年,北京輸出到津冀技術合同3103項,成交額154.7億元,同比增長38.7%……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京津冀大數據研究中心運用企業大數據所做的監測分析結果顯示:2014年以來,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呈現企業實力明顯增強、相互投資增長迅猛、聯合創新大幅攀升、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等新動向。

“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格局,產業分工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心主任祝爾娟說。

生態環境協同,是協同發展的底線。

“三北”防護林完成造林面積2.81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任務19.7萬畝完成。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區實現散煤“清零”,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2016年比2013年下降約33%;北京淘汰高排放老舊機動車38萬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進一步發揮作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成立;環首都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實施方案編制完成……

北京50多家醫院與津冀150餘家醫療機構開展合作辦醫;京津冀三地102家醫療機構試點互認17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組建京津冀地區4個高等教育聯盟……交通、產業、生態,三大領域“率先突破”的同時,公共服務領域的協同也在全面推進。

“2014年做出決策,2015年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短短3年,三地協同發展處在了立柱架梁的階段。”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海臣認為。

協同,出生產力——

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京津冀地區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北京加快“瘦身提質”,“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構建,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9萬億元,增速6.7%,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0.3%;

——天津推動“強身聚核”,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9萬億元,增速9%,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河北省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健身增效”,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3.18萬億元,增速6.8%。

京津冀三省市發展整體性、聯動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協同發展正向廣度和深度拓展……

2016年,河北裝備製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鋼鐵業。

“組織研究‘十三五’時,是想在2020年達到這個目標。”河北省省長張慶偉說,“因為協同發展,這個目標提前實現了。”

協同,出自信心——

保定高新區,雙子座大廈巍巍佇立,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就設在這裏,現已入駐用友、碧水源等70多家企業,入駐率超過80%。

“現在還只是吸引效應,希望未來溢出效應越來越明顯。”負責運營的北京中關村資訊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石七林說。

保定,地處首都南大門。過去3年,對這座歷史名城來說可謂意義非凡。“千帆共進,奮勇者當先。保定的大發展可謂其勢已成,其時已至!”保定市委書記聶瑞平說。

“不願意沾窮親戚”到“有時候咱不找他,他也在找我”

——牽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一幅波瀾壯闊的“大棋局”正在展開

建水處理膜工廠,引進培訓等業務……近年來,作為央企下屬單位的華電水務加快了在天津武清的佈局。

“引進人才給補貼,能上戶口,解決孩子上學問題,還給‘夫妻房’過渡。”華電水務副總經理付岩峰說,“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後,我們增加了在武清的業務組合。”

武清是京津衛星城,從北京坐城際列車24分鐘即可抵達。

“‘當先鋒、當猛將、唱重頭戲’,3年來累計引進首都專案5351個,引資到位額436億元。”武清區常務副區長孫劍楠說。

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核心,是“牛鼻子”。

“這些年,北京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又面臨許多令人揪心的問題,包括人口眾多、交通擁堵、房價高漲、大氣污染等等。”2月5日,面對數十位記者,北京市市長蔡奇用“揪心”形容北京所面臨的“大城市病”,“要解決這些突出問題,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

突出重點,先易後難,3年來,這項系統工程有序推進。

2015年9月17日拍攝的河北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該服裝城是承接北京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外溢的首個專業市場。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3個鋪子一年能掙個五六十萬,北京流水大,但利潤沒這多。我就在這幹了。”河北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一層入門不遠處,商戶施安凱快人快語,曾在北京經營七八年的他已經在這裏安心經營了一段時間。

過去近3年,北京堅持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為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解決“大城市病”、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先導和突破口,痛下決心做大的外科手術。

——首先是入口關。北京2014年在全國率先出臺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到2016年年底,全市不予辦理登記業務累計達到1.64萬件。

“如果允許這1.64萬件登記,按一定比例測算,北京會增長好幾十萬人口!”王海臣說。

——其次是疏解關。2016年,北京關停退出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335家,累計達1341家;

2016年,北京市屬高校和普通中專招生規模壓縮至9.8萬人,比2013年減少6.5%;北京郵電大學、中醫藥大學等高校迄今累計向五環以外的新校區疏解學生1.6萬人;

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從嚴調控的製造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新設市場主體數分別下降73.27%、27.44%、20.09%,金融、文化、科技服務類新設市場主體數分別增長22.82%、29.53%、24.1%。

“‘三升三降’,表明北京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王海臣表示,首都發展思路正在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向“疏解功能謀發展”轉變。

——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構建。服務經濟特徵進一步凸顯,與國際大都市發展水準接近。2016年1至11月,文化創意產業實現收入11917.7億元,增長8.3%;規模以上現代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9%,製造業加快向高端化發展……

——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72.9萬人,同比增加2.4萬人,增量同比減少16.5萬人。常住人口增量、增速繼續保持“雙下降”態勢,城六區常住人口實現由增到減的“拐點”;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標誌性工程。迄今通州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全面施工,部分建築實現結構封頂。北京市四大市級機關和相關市屬行政部門有望2017年年底率先啟動搬遷……

伴隨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近兩年北京對津冀兩地投資呈現“井噴”態勢:2015年北京企業在津冀投資額為1642億元,是2014年的3.5倍;2016年,第一個數字已超2000億元,其中投向天津899億元,投向河北1140億元……

“要知道,北京2016年對天津、河北的投資額度同比分別增長26%和100%!”王海臣說,“北京的收入是不是受損了?沒有!北京的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產業也在發展,在拉動經濟。”

目標同向,措施一體,作用互補,利益相連——京津冀協同發展,既為提高北京發展水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預示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美好前景,“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的空間佈局正在形成……

滄州市發改委專門有一個簽約的地方,一周至少兩次簽約。2016年,大大小小簽了300多個專案。

“過去北京、天津也有不願意沾窮親戚的心理。”回憶起3年的協同發展歷程,滄州市發改委分管協同發展工作的副調研員蘭丕祿感慨萬千,“現在不一樣了,有時候咱不找他,他也在找我……”

“大樹底下不長草”到“大樹底下好乘涼”

——破除“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勢,一種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正在建立,京津冀發展整體性增強

2017年1月20日,京冀產業協同發展聯席會議在京舉行,北京16個區的主管副區長和河北省13個地市的主管副市長全部到會。

“京冀兩地經信主管部門的合作已經是機制性的,不過如此大範圍、高規格,確實是第一次。”北京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說。

相對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而言,京津冀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矛盾最為突出、最為複雜,關注度最高,解決難度最大,重要原因就在於協同發展還存在諸多體制機制障礙,如要素流動面臨顯性和隱形壁壘,區域發展統籌機制欠缺……

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基因組學解決方案的公司,近年將武清作為第二總部,人員發展到700多人……

“這家企業享受武清人才獎勵政策的就有453人。從2014年底至今,人才獎勵政策資金總共達到1411.76萬元。”武清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車萬裏算了一筆賬,“我們每年拿出上一年度區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千分之五用於人才獎勵。”

創新驅動發展的背後是人才驅動。為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武清引資引智並舉,聚集了11位院士、8位國家千人計畫獲得者。良好的產業發展和人才技術基礎,推動武清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1.5%、13%。

從武清可窺全貌——3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破行政壁壘,構建開放的區域統一市場。

3年來,一個目標一致、層次明確、互相銜接的協同發展規劃體系基本建立,推動三省市“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

這是全國第一個跨省級行政區的“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印發實施,進一步打破了三省市“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

3年來,三地加快破除行政管理、資源配置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

——京津冀三省市政府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同出資建立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推動區域軌道交通網絡一體化建設;

——京津冀海鐵聯運集裝箱班列正式運行,實現三省市海運與鐵路運輸、公路與鐵路運輸有效連接;

——北京、天津、石家莊海關全面啟動實施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2016年北京海關進出口跨關區報關單平均通關時間縮短近一半……

3年裏,體制機制正進一步走向對接。

從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放督辦單、召開協調會等方式加大協調力度,到京津冀三省市建立常務副省(市)長定期會晤、京津冀協同辦主任聯席會議、各部門常態化會商等三級會商制度,各方面都在加強協調和聯動。

“協同發展的核心問題是體制機制問題。”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說,“京津冀現在‘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已經開始打破。”

曾幾何時,渤海灣沿岸港口各自為戰,相互殺價……今天,這種景象伴隨協同機制初步建立已有所改觀。

天津港集團與河北省港口集團共同出資組建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形成港口資源互補優勢。

“北京大道”——渤海新區一片鹽鹼地上,一條筆直的6車道大道貫穿,路旁標牌上4個字格外醒目:就在渤海新區生物醫藥園揭牌前,當地將“化工大道”改成了“北京大道”。

更重要的,是另一條“路”的延伸——歷經近一年的努力,在國家食藥監總局批准後,異地延伸監管機制的確立,才催生了這個生物醫藥園區。

“在北京,有限的土地、禁限目錄的限制,使我們很難做大。”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段賢柱說,選擇滄州,不僅是因為給了優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北京藥”身份的保留,“這是最吸引我們的地方。”

“有了這些機制,以前是大樹底下不長草,現在是大樹底下開始好乘涼。”蘭丕祿說。

“歷史性一步”到“積跬步以致千裏”

——開局良好,未來可期。京津冀“聯合艦隊”已揚帆啟航,正向著光明的彼岸遠航

13.7公里!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從滄州市中心穿城而過……滄州市規劃館巨型沙盤前,歷史和現實,在這裏交融。

這條千年曆史的京杭大運河,曾將一個個城市串在一起,將中國南方和北方連在一起……

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恰如又一根紅線,將三省市一億多人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

京津冀協同發展怎麼樣?老百姓最有發言權。

2016年8月,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對3000名京津冀常住居民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發現:84.9%的居民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信心;“交通更加便利”居各項影響首位,得到6成居民認可;在關注產業領域的居民中,7成以上認為突出成果是三地“部分產業實現轉移對接”和“取消長途漫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布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棋局。在這個大棋局上,京津冀都是受益者。”張伯旭有感而發地說,“時間越久,這個認識就越清晰。”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歷史性工程——3年過去,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局良好,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仍然面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

“主要表現為兩個‘短板’:一是北京當前的城市空間結構和軌道交通體系仍不盡合理,二是京津冀區域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與服務水準落差過大。”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說。

2017年,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近期目標的關鍵之年。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進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目標明晰,任務艱巨。

“我們要再加油,再發力,再起航,實現‘突破中的突破’。”天津市發改委副主任杜威說。

在北京,目前城鄉建設用地2921平方公里,而“十三五”規劃控制目標定為2800平方公里以內。

“這就要求2017年至2020年全市年均減少存量30平方公里。減得更多,才是新的建設用地規模,從而對新增用地和新增產業形成更加嚴格的約束。”蔡奇說。

於家堡金融區的樓盤矗立在天津海河岸邊(2014年1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 攝

高樓聳立,街道縱橫……天津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海河兩岸,於家堡金融區和響螺灣商務區隔河相望,初顯繁華景象。

這裏是濱海新區的核心區,也是未來京津冀企業總部集聚區。

“各類企業加速入駐,區內註冊企業總量超過1.7萬家,海河兩岸樓宇租售率達到52%。”中心商務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嶽毅宏說,2016年所有新增市場主體中超過30%來自北京。

“對濱海新區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航行,馬上就可以看到海上絢爛的日出了。”天津濱海新區發改委副主任王維斌說,“積蓄力量,再過一兩年左右,京津冀協同發展還會有非常大的進展和突破。”

就在不遠處,大沽炮臺上,鐵炮靜默——

一個多世紀以前,八國聯軍從這裏登陸,火燒圓明園,給一個古老國度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恥辱……

一個多世紀後,這個曾經積貧積弱的文明古國,在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正在日益邁向世界舞臺中央,這個國家的首都和周邊地區正深入對接,邁步從頭越……

“我們將凝心聚力,銳意進取,擼起袖子加油幹,確保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顯進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確定顯著成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蔡奇這樣說。

“堅持把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政治之責、發展之要,積極主動融入重大國家戰略,著力構建高水準對內對外開放的新平臺……”天津市市長王東峰表示。

“下一步,河北將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貫穿河北發展全局的一條主線,重點抓好中央頂層規劃落實落地、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等重點任務,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更大成效。”河北省省長張慶偉說。

展望未來,前景振奮人心:

——2019年下半年,6條軌道從航站樓下穿過的北京新機場將投入使用,近期目標是年運送7500萬人次……

——到2020年,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有望得到緩解,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將基本形成,區域內發展差距趨於縮小,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新局面將初步形成。

——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區域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生態環境品質總體良好,公共服務水準趨於均衡,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區域,在引領和支撐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這3年起步良好,可以說邁出了歷史性一步。積跬步以致千裏,到2030年,塊頭比長三角、珠三角還大的京津冀,就一定會輻射、帶動和引領中國邁向‘第二個一百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副組長、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院士說。

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發出了號召——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歷史性工程,必須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幹,發揚“工匠”精神,精心推進,不留歷史遺憾。

不遠的未來,一個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一個輻射環渤海地區和北方腹地的新型首都圈,一個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城市群,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中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帶,必將在渤海之濱、中國華北、世界東方崛起……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香港文汇报记者康敬)澳门是联系国家与葡语系国家的重要桥梁,深度搭建好中葡平台是澳门未来着力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