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详情

全国人大代表崔世平的建议: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口岸发展规划的建议

2020年05月24日 10:27:31  來源:香港法治报

【本报北京讯】本报记者王龙飞、赵松岩、陈楚发、王少静、冯国良、蔡锦秀两会报道 记者刚刚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崔世平向大会秘书处提交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口岸发展规划的建议》。

题 目: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口岸发展规划的建议

代 表 团:澳门特别行政区

代表姓名(代表证号码):崔世平(2697)

日 期:2020年5月

澳门回归至今已有廿载,在博彩旅游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澳门接待旅客人数由1999年的700万人次翻增至2019年的3940万人次,大幅增加约5倍,当中来自内地的旅客去年更达2800万人次。为让澳门从人口稠密、土地不足的制肘中得到舒缓,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回归以来用多种方式为澳门增加土地资源及一系列的口岸增建计划,如全国首创的珠澳跨境工业区及专属口岸、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丰富了粤港澳三地交流方式,以及去年正式授权的横琴口岸澳门方口岸区及相关延伸区的管辖等。不断提升的“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水准,尤其是加强三地海关合作、深化口岸通关业务改革及粤港澳地区人员往来便利化的实施,促进了三地合作,使澳门得到长足的发展。

随着各项跨境基建的推进开展,澳门政府积极配合改进各口岸的功能与交通布局,包括2005年启用与横琴对接的莲花口岸、2007年的氹仔临时码头、2008年与湾仔对接的内港客运码头及澳门关闸边检大楼扩建工程、2012年决定增建的青茂口岸、2017年开通的氹仔客运码头,以至2018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及珠澳人工岛澳门口岸工程等。这一系列的口岸增建,大大丰富了往来澳门的出行方式,亦为澳门经济产业发展多元,探索多功能立体空间开发建设的可能与途径。然而,这些口岸的规划及建设,大多都是伴随澳门经济发展过程中见步行步、按需建造的产物,结果当口岸愈来愈多时,逐渐衍生各口岸的使用需求及荷载设计不对称的问题,尤其在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澳门外港码头及氹仔客运码头使用量大幅减少的情况显著。各口岸间的功能定位不清晰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影响人流、车流、物流的移动效率。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到2022年大湾区内的要素流动顺畅,基本确立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发展格局;而2035年更要达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的目标。为此,建议尽快就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各个口岸发展作出统一规划,尤其明确对接区域内及面向国际的海、陆、空各个口岸的功能定位,理顺人流、车流、物流等要素的动向规划。并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进程,订立“湾区口岸规划时间表”,让三地政府均可及早、及时地将口岸规划纳入自身的城市发展规划中。藉落实口岸规划连通世界格局为切入点,让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国际一流湾区的过程,定立清晰有力的新开章。

附件:崔世平先生简介

崔世平,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区代表,澳门立法会议员,澳门城市规划学会会长。

【责编:罗洁】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