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商总会会长王福生采访片花
金饭碗,让人联想到稳定的收入、安逸的生活
端着它,好像就一生无忧
但有人可不这样想
他就是香港工商总会会长王福生,百集微纪录片《徽商100》的拍摄人物之一。
丢掉金饭碗,赚到人生中第一桶金
上世纪八十年代,王福生辞掉了在安徽滁州市交通局运输公司的工作。当时的交通局,是许多年轻人想进却进不了的,王福生的辞职在别人眼里看来就是放着金饭碗不要,给自己找事。因此,他遭受了众多亲朋好友的不解,甚至周围人的白眼与轻蔑。
但实际上,只有他自己知道,靠固定工资远远不能养家糊口,想要妹妹和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另谋出路,虽然这过程中会尝遍艰辛。
最开始,他每天早起去菜市买菜,整理好后再零售出去,一天能赚到两三块钱。就这样在菜市场待了大半年之久,逐渐了解了些门道,也找到了商机——南北方气候差异明显,同一个季节里,南方有的蔬菜,北方是没有的。
于是他主动联络当时的生产队,一起合作,将农民种植的大蒜等蔬菜卖到山东,再从山东运回本地没有的蔬菜,终于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生活逐渐好起来,王福生就转行在当地开起了工厂,从汽车修理厂到国家的商业机械厂,将原本没有尝试过的事情都做了。
初来深圳,败掉所有积蓄
1992年香港回归,再加上广东率先在全国实行改革开放,毗邻香港的深圳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王福生毅然离开家乡,来到了深圳。
那个时期,电子产品在内地算得上是新奇物,王福生就从香港、深圳买电子表、照相机,再带回老家去卖。但由于他不懂这些产品,带回的存在质量问题,原本的积蓄全被拿去还款退钱。
“我们当时买的多,一买都是成麻袋的买,打包寄回去。后来我就把我从老家带来的桑塔纳押给人家了,困难到那个地步了。”家庭住所也从福田区换到租金900的民治村,又变成250一个月的土坯房。
当时两个孩子在深圳读书,为了让他们不中断学业,怀有身孕的妻子每天去菜场摆摊卖日用品,还得经常性地躲避城管上街检查。
他们从老家带来一只狗,一直养了多年。“晚上那个狗在租的房子旁边,它不睡觉,陪着我们唉声叹气。”回忆那段光景,王福生说很“心寒”。
家庭的和睦团结,是支持王福生一直走下去的动力,也是支撑他遇到下一个机遇,重新奋起的力量来源。
王福生坚定地留在深圳继续发展,在他看来自己没有回头路,他说,“我回去不好面对重新看得起我的人,更无法面对不了解我的人。”
此外,深圳的开放与包容,让他始终怀有信心,“不管干哪一行,只要你用心去做,回报不需要提前想,到最后都会回来。”
一次跨界,暂获成功
深圳的快速发展,让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出现,对机械制造与机械修理有一定基础的王福生,萌生了转行做电梯中间商的想法。
“那时候,资质、营业执照、办公场所、基础设施这些硬件条件我一样没有。人家问哪一个小区是你做的,哪一栋楼是你的,我们没有业绩,无法让人相信实力。”
王福生回忆道:“支撑半年后,办公地的租期到了,没钱续租,很多业务员也辞职不干了,当时处于崩溃的边缘。”
没有业务员,王福生就自己出去跑业务,凭着不放弃的精神与诚恳的态度,终于接到一家日本企业的生意,做了六台电梯,公司才得以继续开下去。
随后电梯业务发展越来越好,王福生又做起了其他行业。2011年去了香港后,注册投资公司,涉足行业有:金融、科技、环保。
提到成功商人,普通人觉得他们遥不可及,其实,商人和普通人一样,也面临过人生方向的选择,遇到过困难的难以攻克。只是他们更加勇敢大胆,走的道路也更加坚定,才能铸造不同与非凡成就。
就像王福生经常念叨的那样:“任何时候,都能和朋友喝街边酒。”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