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 > 详情

“来中国,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的中国故事)

2018年04月20日 09:23:01  來源:人民网

20183月,皮埃罗·切拉罗斯在人民日报社的金台园里打太极拳。

人民报记者 王斯雨摄

20182月,萨迪·马康吉拉·帕特里克(左)正在武汉高铁站为旅客提供咨询服务。

资料图片

201842日,布莱恩·基斯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图为他正在整理乱停放的共享单车。

黄丽荣摄

20183月,比拉尔·海帝(左)与同事探讨病人病情。

神木市医院供图

“洋雷锋”助人为乐,“洋医生”给孩子看病,有的成为高校外教,有的是中国媒体的外籍雇员……在中国,有这样一群留学生,他们积极融入当地生活,奋斗中收获真情,也更加喜爱中国文化。他们说,在稳定、和平、发展的中国,自己能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刚果(金)小伙萨迪·马康吉拉·帕特里克——

“我要把雷锋精神带到全世界”

人民日报记者 程远州

“帕特叔叔,你能抱着我合张影吗?”武汉市江汉区私立春苗小学的操场上人声鼎沸,正在撒欢嬉戏的孩子们看到萨迪·马康吉拉·帕特里克过来,纷纷要求合影。

身高超过一米八的帕特里克张开双臂抱起两个孩子,冲镜头做了个鬼脸。“这张照片我要传回国给家人看看,在中国做雷锋很快乐。”他说。

来自刚果(金)的帕特里克是华中师范大学“洋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他喜欢人们称他为“帕特”,认为这个名字更亲切。与他同来的,还有来自20余个国家的40多名“洋雷锋”。这些肤色各异的志愿者,操着带有不同口音的汉语,与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游戏,笑声洒满校园每个角落。

春苗小学是“洋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启航之地。春苗小学校长陈瑛介绍说,2010年她邀请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尼日利亚留学生阿达姆来学校教孩子们英语,每周一次课,阿达姆一教就是5年,他还逐渐带出了一个留学生支教队。2013年,阿达姆带着团队参加央视的《社区英雄》节目,为学校募集了25万元“梦想基金”,学校用这笔钱安装了新风扇、粉刷了墙壁,进行了建校22年以来的第一次翻新。

阿达姆牵头成立了“洋雷锋”志愿服务队,从此,“学雷锋,做好事”更频繁了,除了在春苗小学继续支教,他们还走上长江江滩呼吁加强环保,走进特殊学校关爱儿童,来到养老院照顾孤寡老人……目前,队伍里已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100余名成员,足迹遍及江城各地。穿着印有雷锋头像马甲的留学生也成了武汉街头一景。

对帕特来说,加入志愿服务队就像一个“回家”的故事。2013年他拿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华中师大攻读英语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在异国他乡,他很难找到归属感,直到室友拉着他加入“洋雷锋”志愿服务队。

“我们观看了电影《雷锋在1959》,一下就被打动了,我和雷锋肤色不同,但心意相通,我就要做雷锋这样的人。”帕特说,无论来自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志愿精神都是相通的,学雷锋不分国界。

帕特常跟人聊起20146月他第一次参加“洋雷锋”志愿活动时的情景。“当时,我们去武汉盲校做活动,几个孩子不知道非洲人长什么样,我就让他们摸我的脸和头发,他们感受到差别,笑得很开心。”帕特说,他用手帕遮住眼睛和盲童一起玩耍,深切体会到盲人的痛苦,也坚定了要把志愿服务坚持做下去的决心。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帕特把雷锋的这句名言视为座右铭。

20157月阿达姆毕业回国,帕特接任队长,继续带着团队在春苗小学等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连续5年,“洋雷锋”们都在武汉地铁循礼门站帮助乘客购票、引导换乘。每逢春节,他们还会到武汉站帮乘客搬运行李、引导进站。

“一开始,乘客们看到外国人在做志愿者都很惊讶,还以为我们是骗子,但现在市民们都习以为常了。”帕特说,留学生做志愿者,可以更多接触中国人,了解中国社会,找到归属感。

今年春运期间,在武汉站,帕特已经可以向被拥挤人潮震惊到目瞪口呆的队员们讲解什么是春运了,在伙伴们眼里,他俨然成了“中国通”。

很多武汉市民也把说一口流利汉语的帕特当成武汉人。去年,帕特硕士毕业准备回国,很多人在网上表达不舍,希望他可以留在武汉工作。幸运的是,帕特又申请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继续在华中师大攻读博士学位。

帕特说,很多留学生参加“洋雷锋”志愿服务队,一方面是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感召,另一方面也是想用行动表达感恩之心,“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资助我来中国求学,我很感激”。

“中国的快速发展让全世界跟着受益,我们希望充当本国与中国交流沟通的民间爱心大使。”帕特说,“我要把雷锋精神带到全世界去,将来回国后,要继续学雷锋。”

美国教师布莱恩·基斯——

“中国是我未来生活的地方”

本报记者

美国人布莱恩·基斯是湖州师范学院的一名外教, 中文名是龙君豪。“这个中文名是我自己起的,因为布莱恩这个名字太常见,也太土了!”布莱恩眉头微皱。

布莱恩告诉记者,“君豪”二字从原名的发音延伸而来,“龙”则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传说我的祖先从爱尔兰来到一座岛屿上,赶走了岛上的龙与蛇,所以我就把‘龙’作为姓氏来纪念我的家族”。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美国持续,快毕业的布莱恩苦于工作不好找。他忽然发现,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谈论中国。媒体也报道说,中国张开怀抱欢迎外国人才,很多外国人也都看到中国广阔的发展前景。布莱恩的先辈里有一位“中国通”,曾在中国生活多年,这也让布莱恩对中国有着天然的好感。

2014年,布莱恩来到浙江省湖州市的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主修市场营销专业。见到真实的中国,布莱恩大呼“和想象的太不一样”:“来中国之前,我认识的中国人大多是移民,他们离开中国几十年,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那个年代。所以我一直以为中国人还穿着中山装呢!”

眼前这个先进、文明的中国让布莱恩感到惊讶:高铁能开到每小时300公里,票价还不贵。支付宝、共享单车、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数不清的美食……“中国东部城市比我想象的更发达,生活也更丰富。空气清新,基础设施完善,我很享受这种放松、惬意的生活。”他说。

布莱恩多次参加当地团委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团队“湖州扬帆康健园”捐款。他还参加了爱心义卖。“我想为自己生活的这个国家做一点自己能做的事。”

布莱恩打开手机,向本报记者展示他太太的照片。布莱恩与太太相识于杭州。因为太太是湖州人,他们最终决定定居在这里,“中国是我未来生活的地方,我第二个家”。

“‘一带一路’倡议把世界连接起来,人们的关系越来越近,矛盾也越来越少。”布莱恩说,他很多来自欧美国家的朋友都越来越关注中国,常向他打听在中国的生活情况,酝酿着来中国发展。

布莱恩表示自己还想开一家咨询公司,出售“智慧”,帮助企业发现生产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我要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在中国的企业出谋划策,让它们少走一些弯路”。

意大利武迷皮埃罗·切拉罗斯——

“太极是运动的中国哲学”

本报记者 刘旭霞 王斯雨

高大帅气的意大利人皮埃罗·切拉罗斯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一名外籍专家,他有个地道的中文名——陈斌慧,取文武双全、天资聪慧之意。“武”正是吸引皮埃罗来到中国的原因。5岁时,李小龙的功夫让他着迷不已,他萌生了来中国学习武术的梦想。10岁时,他开始拜师学习中国功夫。

1998年,皮埃罗第一次来到中国,就拜访了上海一家太极拳馆。在北京定居后,他每天早上都去家附近的公园里练习打太极拳。“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也能让我的心态更加平和,工作时更加集中注意力。”皮埃罗说。

皮埃罗发现,太极的一招一式都蕴藏着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太极是运动的中国哲学。只有深刻领会中国哲学,太极拳才会有进步,学习太极拳,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2017年,痴迷太极的皮埃罗还专程探访了太极拳之乡——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古城。他准备用意大利语写一本书,阐述太极拳理论体系发展过程,让更多意大利人对太极拳有更深入的了解。

皮埃罗追求纯真朴素、天人合一的境界,也看重与中国人诚挚的情感交流,曾走访过中国云南、贵州、甘肃、广西等省区的农村地区。2009年他在云南自驾旅游,车行至当地一个少数民族村子时突然抛锚。在他孤立无援之际,一位苗族老奶奶走过来,邀请他到家中喝茶。尽管言语不通,皮埃罗仍从老奶奶的眼神中感觉到她发自内心的友好。那一刻,久居城市、习惯了陌生人之间疏离感的皮埃罗被老奶奶质朴的热情所打动,9年来,这幅画面始终让他记忆犹新。

为什么如此痴迷中国文化?皮埃罗给出这样的答案:“每个人都需要修身,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承认,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这远比获得个人成就更重要。你需要知道自己是谁,以及你自身的素养和价值在哪里。”皮埃罗对宋明理学很感兴趣,最喜欢的哲学家是朱熹,因为他提倡“不要为了考试而考试,而是为了学会真正的知识”。

从第一次来中国已经过去20年,皮埃罗亲眼看到,中国人的生活更富足,交通也更便利了,“以前来中国时,身边很少有人拥有自己的汽车,现在大部分人都开上了自己的车。京东、淘宝等电商都很方便,我可以很容易地买到很多意大利商品”。由于政府治理有效,北京的道路比以前更干净,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他决定留在中国继续研究自己热爱的中国文化。

采访中,皮埃罗情不自禁地摆开架势,气沉丹田,打起太极拳来。只见他神清气和、体静身柔,周身都散发着一股气定神闲的力量……

巴基斯坦医生比拉尔·海帝——

“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真幸福”

本报记者 张丹华

比拉尔·海帝是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80后,现在陕西省神木市医院当儿科医生。从200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读书到现在,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1年。

“好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来中国?在我很小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就一直告诉我们巴基斯坦和中国关系友好。”海帝喜欢把在巴基斯坦广泛流传的这句话挂在嘴边:巴中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

海帝小时候得过严重的肺炎,儿科医生用高超的医术挽救了他的生命,所以妈妈希望他长大之后做一名儿科医生。在巴基斯坦取得学士学位后,海帝拿到了巴基斯坦政府的奖学金,并申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硕博连读。2014年博士毕业后,海帝应聘进入神木市医院工作。

“这座城市干净漂亮,空气没有污染,生活舒适安宁。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真是幸福的事情。”海帝说,不远万里来到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小城里当“洋医生”,自己一点都不后悔。“神木市医院的医疗设备非常先进。如果医生们需要购买新的检查设备,只要向领导汇报一下,很快这个设备就可以落实到位。同事们对待病人也十分热情友好,工作认真负责。”海帝说。

海帝负责给普通儿科和新生儿科查房并制订治疗计划。每天早上,他穿上干净的白大褂,带着听诊器到病人房间里逐个询问小患者的病情。陕西北部乡音较重,经过长时间耳濡目染,海帝竟也能听懂。

“我们曾经抢救过一个新生儿,宝宝出生时体重只有750克,体质非常虚弱,我们进行了认真治疗和护理。宝宝住院50多天,出院时体重已经升到2000克。现在孩子都3岁多了,非常健康。”海帝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在海帝的努力下,神木市医院发表了18篇国际论文,是陕北地区唯一发表了10篇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的医院。据介绍,神木市医院建立了抗菌药物评分表制度。医院每接收一位病人,就要为这位病人制作一张评分表,根据评分表上的指标评定是否需要抗菌药物,以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最大限度抵制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副作用。“这是我们一次成功的尝试,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其它医院在这方面进行过实践研究。今年,我们医院计划就此发表SCI论文,一旦获得成功,其它医院也都可以根据我们的评分表开展工作。”

在海帝眼中,“一带一路”倡议是一座桥,连接起各国的经济、文化、语言和习俗,“中国欢迎外国学生、外国人才,我们来到中国,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安全的居住环境,让我们留学生没有生活压力,可以专注在工作和学习上。图书馆里资料齐全,也能满足各种专业的学习需要”。

海帝说:“很多国家都在仔细观察和研究中国,想了解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是如何实现稳定、和平发展的。中国是世界的期待与未来。”

【本报综合报道】版式设计:蔡华伟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香港文汇报记者康敬)澳门是联系国家与葡语系国家的重要桥梁,深度搭建好中葡平台是澳门未来着力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