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 > 详情

“新媒体让台青看到大陆发展”

2024年03月18日 13:54:23  來源:大公报

图:台青杨京儒制作的短视频聚焦两岸交流、旅游文化等领域。 受访者提供

台妹杨京儒21年前随父母到重庆生活、学习,成长在山城,筑梦在大陆。她制作的短视频聚焦两岸交流、旅游文化等领域,不到半年时间,其账号已累计超过50万粉丝,全网曝光逾亿次。“许多台湾网友通过我的视频认识了真实的、进步的大陆,大陆同胞也通过我来了解台胞对大陆的想法。”杨京儒表示,自媒体是一座很好的桥梁,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搭起两岸的“连心桥”,讲好台湾、重庆两个家乡的故事,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彼此了解。

“自媒体是一座很好的桥梁”

“我的爷爷在1989年从台湾到重庆经商,是重庆第一批台商,我跟随父母在2003年到重庆。”生在台中、长在重庆的杨京儒大学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之后跨专业考上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大学二年级,她尝试微商创业,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我10岁开始在重庆生活,父母也在重庆,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到重庆。2019年,经过7轮筛选,入职某房地产企业从事商业推广。”杨京儒性格外向,“我鬼点子比较多,有很多新意的想法,适合做推广。”

一直关注新媒体的杨京儒希望自己创业。“通过短视频记录生活的方式交流,是推进两岸年轻人了解彼此很好方式。”萌生通过视频沟通两岸念头后,她辞去房地产公司工作,成为一名自媒体从业者。“台湾很多人接触不到大陆的真实情况,我把重庆夜景给台湾朋友看,她们惊讶到:‘这不就是香港吗?’”由此,杨京儒尝试拍摄了关于“重庆.台湾周”的第一段短视频,开篇话语是:“有很多人看到重庆夜景都会问我,这不就是香港吗?”之后,《黄桷树——重庆历史的缩影》《中山四路的前世今生》……杨京儒以亲历者实地探访,有理有据地将历史与现实在互联网传播,受到众多网友关注。

传颂重庆抗战英雄事迹

“台湾朋友一提到重庆,会觉得这是一座网红城市。其实,重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了解。”杨京儒用浓浓的台湾腔强调。随着拍摄制作的短视频越来越多,她发现两岸年轻人对衣食住行、流行文化的品位是互通的,但对彼此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却不够了解,于是杨京儒将视频制作方向转向文化领域。去年“十一”黄金周刚结束,杨京儒在拍摄重庆大轰炸遗址时当场落泪。“震撼与难过的同时,带给我很深触动,当时解放碑那么多游客,可距离解放碑仅几百米的重庆大轰炸遗址却基本无人参访,难道大家对这段历史都遗忘了吗?重庆在游客的眼里,难道就只是网红城市?”

“大家都在拍照打卡,有多少人思考解放碑到底在纪念什么?重庆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重庆抗战英雄的事迹需要更多传颂。”杨京儒希望大众了解重庆人具有不屈的精神。因此,她着手拍摄了重庆英雄之城合集,近两个月时间,每天在外奔波。她拍摄的《解放碑为什么少一撇》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千万次,《重庆不只是网红景点》、《重庆英雄之城上大分》、《重庆渣滓洞永远的精神丰碑》、《愈炸愈强 这就是重庆!》等关于重庆抗战文化视频播出后也备受海内外关注。

“视频得到广大网友认可,给予我很大信心。短视频可突破区域壁垒,把鲜活的人文风景直接呈现在大众面前。”作为在社交网络上颇有人气的自媒体主播,杨京儒成立了公司,希望能够招募更多两岸青年一起加入做自媒体。“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就算我有1000万粉丝,也只有1000万人关注。如果同时有好几位主播共同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就可能有好几千万的关注。台湾朋友们如果多去大陆看一看,两岸民众就会越走越近。”

台青惯用社交媒体了解大陆

“增进台湾青年对大陆了解,很有效的方式是让更多台湾年轻人到大陆,通过所见所闻,认识真实的大陆。现在台湾年轻人习惯用社交媒体探索认识大陆。”在杨京儒看来,抖音、小红书、B站等自媒体平台传播的内容,让台湾年轻人看到与以往认知不一样的大陆,改变了他们以前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偏见。新媒体传播可让台湾民众看到发展、多元、进步和真实的大陆。

责编:温倩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