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中國醫藥報報導,《黃帝內經》有這樣一段話:“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意思是說:日常飲食,通過糧食、果品、動物肉食、蔬菜的滋養,同時要“氣”“味”合和之後再來食用。如此,才能補益人體的精氣,達到維護生命健康,延年益壽的養生目的。因此,日常飲食不僅要注意食物的種類齊全和比例恰當,更要注意食物寒熱溫涼“四氣”與酸苦甘辛鹹“五味”的平衡。
食物“四氣” 辨證食用
食物的“氣”即“四氣”,指食物寒熱溫涼性質,一般分寒涼、溫熱兩大類。
寒性、涼性食物均屬陰,兩者性質相近,只有程度輕淺的區別,具有生津解渴、清熱瀉火、解毒消炎等作用;適用於夏季氣候炎熱所致中暑發熱、汗多口渴,或陽熱偏盛體質出現身熱煩躁、大便幹結,以及急性熱病、熱毒瘡瘍、炎症等證。例如,西瓜性寒,能清熱祛暑、除煩解渴,用於中暑病的防治;綠豆性涼,能清熱解毒,可治瘡瘍腫毒;其他如生梨、甘蔗、蘆根、荸薺、生藕等亦屬寒涼,都有清熱、生津等作用。若是肢涼怕冷、神疲乏力、胃涼便稀等陽虛內寒體質的人,應該忌食寒涼食物。
溫性、熱性食物均屬陽,具有振奮陽氣、驅散寒邪、通脈止痛等作用,適用於秋冬季節氣候寒涼所致關節痹痛、脘腹冷痛,或虛寒怕冷體質出現肢涼怕冷、溲多便稀,以及婦女痛經閉經、男性寒疝腹痛等病證。譬如,生薑、蔥白性質溫熱,煎湯服用,能發散風寒,可治療風寒感冒;生薑、紅糖性質溫熱,沸水沖泡,代茶飲用,可溫散寒邪,既可治淋雨受涼,又可治胃寒冷痛嘔吐。如是身體消瘦、大便秘結、容易上火等陰虛內熱體質之人,應該忌食忌食溫熱食物。
食物“五味” 因人適宜
食物的“味”即酸苦甘辛鹹“五味”。
酸味入肝臟,具有收澀功能,並能增進食欲、健脾開胃、增強肝臟功能。適宜久泄、久咳、多汗、尿頻與食欲不振、肝病等患者食用。過量食用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如石榴皮能澀腸止瀉;山楂能健脾開胃;五味子能止汗、增強肝臟功能。
苦味入心臟,具有清泄、燥濕功能。適宜熱證、濕證病人食用。如苦瓜味苦性寒,有清熱、明目、解毒、瀉火的作用;茶葉苦甘而涼,有清利頭目、除煩止渴、清胃消食的功效;蓮子芯味苦性寒,有清心瀉火、安神助眠的效用。
甘味既指具有明顯甜味的甘味,如紅棗、甘草,亦指沒有明顯甜味的甘味,像粳米、雞蛋。其入脾臟,具有補益強壯、解痙解毒的作用。凡氣血陰陽虛衰以及五臟虛損均可使用,也用於消除肌肉緊張和解毒。食用過多容易發胖。如紅棗能補血、養心神,配合甘草、小麥為甘麥大棗湯,可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所致悲傷欲哭、情緒急躁;蜂蜜、飴糖均為滋補之品,前者尤擅潤肺、潤腸,後者側重補脾胃之氣、解筋脈痙攣,可分別選用。
辛味即辛辣、辛香之味,入肺,具有發散風寒、行氣止痛與促進消化的作用。適用於感冒、痘疹、疼痛與胃腸功能紊亂等病證。如蔥薑湯能散風祛寒,可治風寒感冒;芫荽可誘發疹痘,用於瘡疹、水痘等發熱、疹痘出之不暢病證;胡椒能祛寒止痛,可治寒性胃痛腹痛;蔥、薑、八角、桂皮等調料皆為辛味食物,與其他食物烹調後一起食用,可促進消化吸收。
鹹味入腎,具有軟堅散結、潤下功能。適宜腫塊、便秘等病證。如海蜇味鹹,可清熱、化痰、消積、潤腸,對痰熱咳嗽、痰核、包塊、小兒積滯、大便燥結者最宜;海帶味鹹,軟堅化痰,能消癭瘤;豬肉味鹹,滋陰潤燥,適宜熱病津傷、燥咳、便秘之人食用。
飲食不調 陰陽失衡
如果日常飲食或飲食調養時不注意食物性質和味道即“氣”“味”的合和,飲食偏食,久之就會破壞人體體內陰陽平衡,導致五臟之間功能活動失調,即會影響機體健康,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
飲食五味,如果是過食酸味食物,肝氣就會偏盛,脾氣就要衰竭。過食鹹味食物,即會出現肩膝腰脊較大關節的勞倦困憊、肌肉短縮、心氣抑鬱等病證。過食甘味食物,會有心悸喘滿、面色黑、腎氣失於平衡等病證。過食苦味食物,脾氣就不濡潤、胃脘就脹滿。過食辛味食物,會使筋脈敗壞鬆弛、精神受到損傷。因此,謹慎調和飲食五味,能使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通暢、腠理固密,這樣就會使骨、筋、氣、血以及腠理強盛。人們必須謹慎而嚴格的遵守養生法度,如此才能享有天賦的壽命。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