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中醫養生 > 详情

“胃不和則臥不安”與“臥不安則胃不和”

2016年07月27日 10:18:22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本報訊】據中國中醫藥報報導,臨床常遇到一些患者因胃腸有病,或轉輾難以入眠,或半夜痛醒,或夜間胃腸不適而醒來,再難入眠。對此《黃帝內經》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意思是胃氣不和,則可引起喘息不能平臥,或失眠而不得安臥的病證。中醫學認為,足陽明胃經之脈從頭走足自上而下,故經氣上行為逆。脾胃居於中焦,脾主升而胃主降,為全身氣機升降之樞紐。若外感六淫,內傷七情,致使脾胃升降失調,胃氣上逆,氣逆迫肺,肺失肅降,故見喘息不能平臥。

現代臨床上對此句引申理解為因脾胃(胃腸)不和引起失眠的病證,出現失眠、脘悶、噯氣、嘔惡,或大便不爽、脘腹脹滿、舌苔膩或黃膩、脈滑或滑數等為特徵。治療採用和胃以安神,隨著胃腸病的改善睡眠也會好轉。如見痰多胸悶、目眩口苦、口渴心煩等,為痰鬱化熱之象,可加用黃連溫膽湯方,如黃連、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薑、枳實、竹茹等化痰清熱和胃,對於改善睡眠具有良好的作用。胃酸多的患者如胃食管反流病或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常出現半夜因為胃中嘈雜而影響睡眠,可以在方中加左金丸等止酸藥物。在臨睡前1小時服,有助於提高療效,改善睡眠。基於上述原理,對於部分失眠患者臨床辨證屬於脾胃不和或脾胃氣虛患者,採用健脾補氣和胃,佐以安神法治療,取得一定療效。從臨床實際看,“胃不和”固然可引起“臥不安”,但“臥不安”也可引起“胃不和”。特別是長期睡眠不安的患者,常出現胃腸功能紊亂,通過改善睡眠有助於胃腸病的康復。

現代醫學認為,在多數情況下,胃腸道的情緒受大腦支配,所以大腦情緒會影響胃腸道功能。但也有研究發現,在某些情況下,胃腸道的喜怒哀樂會反過來影響大腦。身體所有的器官包括胃腸道都是由大腦控制的,而胃腸道只是按照大腦中樞系統的指揮,日復一日從事著蠕動和分泌的機械運動。通過對迷走和交感神經的指揮,大腦發佈各種命令。當迷走神經興奮時,胃腸開始努力工作;而當聯繫胃腸道的交感神經興奮時,胃腸功能受到抑制,消化減弱。故大腦情緒可以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反之,胃腸工作不正常也會倒過來干擾人的情緒。因此一大部分胃腸問題只從胃腸本身是解決不了的。中醫認為,五神活動可以影響五臟功能,脾藏意、主思,勞神過度、思慮過度可以傷及脾胃,導致胃腸病的發作;反之,脾胃有病也可以影響情緒和睡眠。

臨床多見患者因為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影響情緒的變動,如抑鬱、焦慮、發怒等,引起胃腸病的發作,或痛、或瀉、或脹,嚴重者可以引起胃出血。素有失眠病者若伴有胃腸病,久久難以取效。或者正值更年期階段的患者,有抑鬱、焦慮、失眠等症狀,久而出現胃腸道症狀,以致茶飯不思,睡眠不安,而“臥不安”又加重了胃腸病的症狀。對於此類患者,應該“治胃先治心”,把心理治療放在第一位,首先要解除患者的心理糾結,說明情緒與胃腸病的關係,“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然後,採用疏肝解鬱、調肝和脾、養心安神、瀉心和胃等方法安其心、寧其神,再佐以治胃腸的方藥,可以提高療效。對於更年期綜合征的患者尤其要做好精神疏導,撫慰其心,佐以安胃腸之品,方收佳效。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