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中醫養生 > 详情

三伏天,其实最应该提防的是“寒”

2019年07月09日 12:39:01  來源:中国妇女报

每年夏季一入伏,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但专家指出,事实正好相反,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许多人在三伏天常做的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喝冷饮、吃凉菜、吃冰镇水果等,都是导致寒气入体的根源。特别要注意的是,小孩子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三伏天该如何养生保健?女性朋友们不妨试一试一些行之有效的三伏天防寒中医小妙招,相信一定会平安舒适地安度这个难熬的三伏天。

禹建

712日开始,今年就将进入难熬的三伏天了,一共要经历40天。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

在中医理论中,三伏天指的是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的暑邪非常强悍,中医认为,很多病根儿都是三伏天落下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建萍说,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正好相反,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应该是

三伏天,少食寒凉以免寒邪入侵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寒邪侵袭。王建萍说,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因为三伏天很炎热,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此外,许多人在伏天常做的事,其实也是导致寒气入体的根源,比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喝冷饮、吃凉菜、吃冰镇水果等。

王建萍建议,伏天饮食要注意少寒凉,尤其是小孩子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三伏天养生记住四大纪律

纪律一:避免冷风直吹、长时间吹。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吹空调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对着颈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时候,直接进入寒冷的空调房,否则会引发疾病;空调温度要适当,建议在26摄氏度左右;吹空调时,要经常开窗,确保室内外空气的对流,换气通风。

纪律二:自主活动,多出出汗。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屋里不想出门。其实,欲祛湿排寒,归根结底是要增加自己的阳气,阳气旺,自然寒不侵体。所以伏天应该适当出门活动,出出汗、长长阳气。但是夏季锻炼讲究轻缓,不可剧烈运动,不然阳气随着出汗就排泄了,气受伤了,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特别是身体虚弱者不耐暑气,可在晨昏之时,适当外出活动。

纪律三:饮食注意少寒凉。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喝冰饮、吃凉食,相当于雪上加霜。如果身体比较虚寒的朋友,在三伏天坚持不吃冷饮,那么身体寒气将会驱走大半,可起到冬病夏治的功效。

纪律四:护好咽喉、后心两个部位。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三伏天防寒有妙招

1.常按足三里穴。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取足三里穴,握拳轻扣两百下,以略感酸胀为度,早晚各一次,有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

2.饮姜茶。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有人会说夏天这么热喝姜茶会不会上火?其实姜的功效在于温补,夏季吃姜,可以补阳气,同时可以散寒发汗,化痰止咳。

3.吃羊肉。北京朝阳医院沈雁英教授介绍,伏天人们太贪凉了,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如果你整晚吹空调,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饮食中吃点羊肉就缓解了。民谚还有伏天一碗羊肉汤,一个夏天不用看医生的说法。夏季适量喝一些羊汤,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滋阴补气的效果。而且,夏季吃点羊肉,能够补充营养,还可以排出身体中的毒素。不过,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 三伏补羊,别随意尝试。

4.温水泡脚。每天早睡,不要熬夜,睡前用38℃-45度的温水泡脚,可祛湿,而且改善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须注意,泡脚时间不能太长,大概10-15分钟,后背有热烘烘的感觉即可。

5.三伏贴。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者,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6.三伏灸。所谓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但是灸能益阳,也能伤阴,所以对阴虚阳亢及邪热内炽的病人,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如咯血吐血、肝阳头痛、中风闭证、高热神昏、抽风或极度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之人。二是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重要脏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小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7.拔火罐。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扶正祛邪、治愈疾病。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一些血液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血友病患者,不宜拔罐;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某些肿瘤患者也不宜使用;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火罐。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8.艾叶垫。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了一个简单的坐垫方子——艾叶垫:用艾叶500克,晒干,揉碎,用纱布包制成坐垫,然后坐在上面。

艾叶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艾叶装在坐垫里,温暖之气从肠道进入人体,可以温暖五脏六腑,甚至可以治疗寒冷诱发的腹泻。坐垫法可以说坐着就能增加阳气

夏公旭介绍,人们最好把艾叶垫做成长条形的,与现在的卫生巾有点类似;坐垫布最好选用通透性好的棉纱布,以方便药力透发。另外,如果给药垫加热,温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皮肤。还可以把艾绒装进坐垫里,这样一年四季,坐着就能将湿寒赶走,把阳气补足。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除夕夜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 
除夕夜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 【本报讯】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节庆安排跨部门工作小组今日(27日),就除夕及元旦期间的特别通关及相应公共交...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